游客
题文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篇〉
请回答:
(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因为谁而开始?
(2)他破坏了禅让制,而采取了什么制度?
(3)开创“天下为家”局面的人,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什么王朝?
(4)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什么社会的发展阶段?这种社会制度包括了哪些朝代?

科目 历史   题型 问答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东晋的兴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百年党史谱就华章,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启航新征程】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哪次事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这个初心和使命指什么?


【合作新局面】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帮助国民党完成改组,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材料二中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哪次会议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创办了什么学校?


【开创新道路】

材料三: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标志是什么?写出三大改造的实质。哪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探索新思想】

材料四: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

——摘编自《续写新时代红色华章》

(4)请你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1)根据材料一写出,图一建筑是哪一古国的文明成果?图二青铜器的名称是什么?图三刻在石柱上的法典名称是什么?图四中的数字创造者是谁?

(2)材料二A中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哪部著作?作者是谁?B中的“他”是指哪一位?C中的著作被誉为什么?

(3)材料三中的“爆竹”与我国古代的哪项重大发明相关?与它齐名的哪项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这两项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到了哪个大洲?

(4)综上所述,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明成果?

纵观历史,每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于1840年6月发动侵华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失败结束,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文》九年级上册、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一位发明家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和放映机。这一时期,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为了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湖北织布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线下册、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支撑、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性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这场战争”的名称是什么?“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美国一位发明家”指的是谁?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3)材料三中,“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什么时代?“支柱性组织”的名称是什么?

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1942年1月,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文件。文件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1944年6月,美、英等盟国军队成功登陆后,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这一事件”史称什么?“奥匈帝国”属于材料中的哪一军事集团?

(2)材料二中,“文件”的名称是什么?“登陆”的地点是哪里?

(3)材料三中,“两大集团”分别以哪个国家为首?

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0年8月至次年1月,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这次战役历时数月,战果辉煌。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为祖国统一开辟了途径。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这次战役”史称什么?该战役的总指挥是谁?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哪里?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哪项基本政治制度?

(3)材料三中,“这次会议”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改革”是先从安徽农村的哪个地方开始的?

(4)材料四中,“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谁?在“一国两制”构想下,哪两个地方回归了祖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