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13分)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阅读材料一,回答下列问题:
(1)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当时该国国君是谁?公元前356年是公元前几世纪中期?
(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第几条措施最为不满?
(3)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材料三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材料四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4)材料二中的“从平城到洛阳”的迁都措施是北魏哪一位皇帝实施的?北魏政权是由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5)根据材料二,指出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6)材料三、材料四分别是这位皇帝实施的哪一“汉化”政策?
(7)综上所述,战国和北魏时期的这两次改革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主要是什么?
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
请回答:( 10分)
(1)请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名称。
(2)西汉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元朝政府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
(4)明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你列举其中一条。清朝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依照中国主要朝代更迭顺序,填写以下空格。(每空1分,共5分)
秦---( ①)三国 ---两晋---( ②)---隋---( ③)
五代十国---( ④)---元--- 明 --- 清---民国
①()②() ③()(都城)④()
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让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的日子,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今天有不少节日都与历史事件有关。例如10月1日是我们的国庆节,它来源于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2)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巩固政权的措施有哪些?
(3)学习了近代以来中国为取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斗的历史,你有何感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八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材料二: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现在内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材料中“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
(2)东欧的事件指的是什么事件?邓小平为什么说“迟早要出现”?
(3)谈谈我国应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启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的“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指的是哪四次侵华战争?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指的是什么事件?“变法维新”又指的是什么事件?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我们吸取什么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