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较为开明的官员发起的什么运动?该运动中提出了哪些口号?该运动有何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所示信息,戊戌变法失败后,在就义前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是谁?其中“贼”是指谁?出现“无力回天”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是孙中山手书的中国同盟会纲领,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4)根据材料四,陈独秀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列举该运动中两位代表性人物的名字。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矿区交给法国开采,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由战胜国“委任统治”……德国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材料二: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一、新生中国主权的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1)材料一所叙是哪一条约的内容?主要确立了哪些地方的统治秩序?
(2)材料二所叙是哪一条约的内容?主要确立了哪些地方的统治秩序?
(3)签订这两个条约的两次会议之间有什么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
材料二: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联合国宪章》(1945年)
(1)材料一、二分别表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成立时宣称的共同宗旨是什么?
(2)从历史背景、主要成员国、作用等某个方面比较联合国和国际联盟的不同点?
(3)请你写出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国名。
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和两次分裂。80多年来,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决定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日久会生情,血必浓于水。国共携手,将被证明是这个伟大进程的重要推手和转折点。
(1)写出历史上国共两党两次重大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名称及建立的标志。
(2)你认为国共第三次合作实现吗?假如实现,你希望这次合作有什么成果?
(3)请你结合国共两党关系的风风雨雨,谈谈你的感想。
材料一: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指“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二:梁启超在《科学精神和东西文化》一文中指出,中国人对于科学的态度,有根本不对的两点:其一,把科学看太低了,太粗了。多数人以为:科学无论如何如何高深,懂得不算稀奇,不懂得不算耻辱。其二,把科学看得太呆了,太窄了。他们以为只有化学、数学、物理、几何等等才算科学,殊不知所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只要够得上一门学问的,没有不是科学。我们若不拿科学精神去研究,便做哪一门子学问也做不成。中国人因为始终没有懂得“科学”这个字的意义,所以五十年很多人奖励学制船、学制炮,却没有人奖励科学;近十几年学校里都教的数学、几何、化学、物理,但总不见教会人做科学。
(1)近代史上,哪个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这个运动为什么要高举这两面大旗?
(2)近代史上,哪个运动大力奖励“学制船”“学制炮”?至少列举三个例子说明这个运动在“学制船”“学制炮”方面的成就。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的内涵和作用的认识。
2013年5月9日,“城市记忆·经典上海”——第七届上海市档案馆日宣传月系列活动拉开帷幕。作为系列活动之一,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展览也在当日与观众见面。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1)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的哪一次侵华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简要说明这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有些什么体现?
(3)请你概括在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探索中,经历的三个阶段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