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日本“购岛”事件,又一次把我们带入了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仔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某条约内容
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仔细观察图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出图中阴影部分在近代被哪国家所割占?通过什么条约在何时被割占?
(2)阅读材料二,思考这段文字材料出自哪个条约?请你简要概述该条约的内容。
(3)结合材料三中“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思考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整体性影响是什么?
(4)材料三中战争导致的“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想象当时的场景,针对目前的钓鱼岛问题,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科索沃战争 中日建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建筑承载历史价值,某校九年级(1班)以建筑与时代为主题,开展了探究学习,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识古代建筑

1)对以上图片所示建筑的外部特征,除高度、颜色方面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考察?


2)小王同学准备今年暑假外出研学,请你从以上四幅图片中为他推荐一个景点,并说明理由。


任务二 探近代建筑

3)根据任务二的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不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

A解放碑曾被命名为精神堡垒抗战胜利纪功碑’”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

B.两座不同风格的建筑都承载着人们对正义、进步事业支持的情感。(


4)请从任务二中任选一幅图片并结合所学,探究修建该建筑的历史原因。


任务三 析现代建筑

5)根据任务三的图文信息,分别概括它们反映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新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时代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这种变化,各诸侯国实行变法。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两次进行变法。变法的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开阡陌封疆”,允许土地买卖,打破公田和私田的界限,建立名田制,从法律上承认井田制的崩溃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实力大为增强。公元前230年,正式启动统一战争,秦军势如破竹,仅用十年时间攻灭六国,统一全国。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等整编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

A.商鞅变法通过法律手段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B.商鞅变法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C.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派兵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美国不仅引进英国的机器,而且不断地改进和发明新的机器。这是美国工业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美国较早实行专利制度,鼓励发明创造。1790年美国第一届国会就通过了《专利法案》。1790—1800年,正式注册的发明专利有276项,1850—1860年达到2.52万项。除了一些机械发明外,还值得注意的是,轧棉机的发明人惠特尼还发明了滑膛枪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此后,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得到推广,降低了机器的生产成本,大大推动了美国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3)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推动工业革命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材料三2015年和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迅速增至2022年的60%以上,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据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整编

4)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加快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并指出实施这些举措所取得的成就。

社会的变迁

重要事件影响人类历史发展,改变着社会的诸多方面。下表中三个图例折射了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重要历史事件与社会变迁”,选取其中两个图例,自拟标题,运用中国史和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能源科技与创新

材料一:17、18世纪,热力学发展起来。瓦特研读了有关热力学书籍,站在先驱者肩膀上,终于改进出新的蒸汽机,从而把工厂从选址限制中解放出来,带来整个工业领域的革命。蒸汽机不仅代表着能源技术的发展,更使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

——摘编自焦娅敏、张贵红主编《能源科技史教程》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的结果,能源科技进一步发展。电磁学理论的建立,推动发电机的诞生,电力成为新的能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热力学的成熟使蒸汽机日益完善,并促成内燃机的诞生,石油成为重要能源。

——摘编自焦娅敏、张贵红主编《能源科技史教程》

材料三:石油、天然气等储量是有限的。人类只有设法节约和开发新能源才能应对能源危机。在21世纪能源战略中,中国不断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在世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贡献了力量。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瓦特成功改进蒸汽机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写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科技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提出应对当今能源危机的合理化建议。

青年与时代

五四运动以来的一百多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一百多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一百多年。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有责任与担当的行动表现。

2)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时期知识青年“到延安去”的原因。

3)列举当代青年在接续奋斗、强我中华中应具有的优秀品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