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越王勾践)元年,吴王阖庐①闻允常②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③挑战,三行④,至吴阵,呼而自到⑤。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檇李⑥,射伤吴王阂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⑦,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于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⑧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文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 ①阖庐:又作阖闾,姬姓,吴氏,名光。②允常:越王勾践之父。下文范蠡、文种为越国大臣。③死士:勇战之士。④三行:排成三行。⑤自刭:自刎。⑥楠李:地名。下文夫椒、会稽、夏台、羑里、翟、莒都为地名。⑦勒兵:操练军队。⑧保栖:守卫居住。
(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勾践之困会稽也
B.败之于夫椒
C.吴王闻之
D.吴王追而围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种引用商汤、文王、重耳、公子小白曾经落难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南霁云威武不能屈》韩愈完成文后题目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①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疆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②,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愈③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④。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出,即牵头,将斩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⑤!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注释】①为防守睢阳的张巡;远:许远,睢阳太守。②浮图:佛塔。③愈:韩愈自称。④相语:告诉我。⑤南八:即南霁云。八,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云 来 时 睢 阳 之 人 不 食 月 余 日 矣 云 虽 欲 独 食 义 不 忍!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具食与乐,延霁云坐(请) B虽食,且不下咽(即使)
C贼以刃胁降巡(投降) D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罢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通过三件事,刻画了南霁云顽强勇敢、忠诚爱国的英雄形象。这三件事依次是:
__________、箭射浮图、__________ 。(分别用四字短评进行概括)
10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⑵悉如外人⑶皆叹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_______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明朝刘基写的文言短文《芮伯献马贾祸》,完成题目。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①于王,王必信之。是贾②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③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④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⑥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注释】①哓(xiāo):嚷叫。②贾:“买”的意思,在此引申作招致。贾祸,招致灾祸。③荣夷公:周厉王的宠臣。④谮:诬陷,中伤。指恶意诬陷伤害。⑥渎:渎通“黩”,贪污。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王欲无厌()②是贾祸也()
③卒献之()④遂谮诸王()选出与例句中划线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今以师归而献马焉
A.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 | B.则弛然而卧 | C.而乐亦无穷也 | D.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周 厉 王 使 芮 伯 帅 师 伐 戎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1)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故事的结尾芮伯被逐,有人说他是咎由自取,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③,渡浙江④,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⑤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梁、籍起兵会稽。
注:①项籍:即项羽。②项梁:项羽的叔父。③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东南一带。④浙江:指钱塘江。⑤族:灭族,全族被杀光。解释下列划线的实词
①尝与人佣耕_______________ ②梁以此奇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辍耕之垄上________________④剑一人敌,不足学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出下列划线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辍耕之垄上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B.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闻者为悲伤 (《观刈麦》) |
C.①佣者笑而应曰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
D.①梁以此奇籍②以大易小,甚善。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苟富贵,无相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文中最能体现陈涉少有大志的句子是 ;(乙)中最能体现项羽少有大志的句子是。
(乙)文中划线句子最能证明陈涉所说的下面的哪一句话?( )
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B.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
(1)略无阙处:(2)沿溯阻绝:
(3)良多趣味:(4)哀转久绝:翻译下列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填空:文中用“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结合文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