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请你结合材料四分析怎样主动适应新常态。
材料二“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 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为我们时代划定了价值航标。我国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
(2)结合材料五,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材料一 2007-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情况
(1)材料一中的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材料二2013年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中指出:“依法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是人民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转变政风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稳定市场预期,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
材料一 截止到2012年3月1日,国际油价大涨。伦敦油价涨幅接近3%,而纽约和伦敦两地油价均创下9个月的新高,对脆弱复苏中的世界经济构成了威胁。据欧佩克统计原油价格上涨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每年有约1%的新增探明储量;二是伴随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原油消费水平今后20年将上升到1.9%;三是开采的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支撑油价升高从长期来看,石油这一不可再生能源,其价格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二由于汽油价格持续走高,虽然普通汽车不断降价,但销售依然没能走出低谷。大排量汽车由于受消费税增加影响,价格不断上升,人们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从而带动了小排量汽车的生产,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更是异常火爆。
(1)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油价上涨的原因。
(2)为什么汽油价格的提高使得汽车销售遭遇尴尬?
(3)人们为什么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
(4)你认为汽车价格下降的局面会对汽车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小杨终于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在开学前,她打算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以备以后学习娱乐之需。小杨有两点考虑:其一,自己买电脑只是为了日常学习和信息查询,所以,配置没有必要过高;其二,尽管家庭生活条件不错,但毕竟开学后要有一笔不小的学费支出,所以,价格也不宜过高。最后,小杨终于买到一款配置较高、价格适中的笔记本电脑。
请你指出小杨的消费心理和遵循怎样的消费原则。
探究与共享(共17分)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
材料一拥有节能、环保等百般好处及庞大的产销目标的新能源汽车,为什么仍飞不到寻常百姓家呢?一方面,专家认为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企业研发投入大,动力电池价格高昂,成本要占整车造价的二分之一;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高涨,但更多的还是在造势,现实产量和保有量并不高。
材料二发展新能源汽车,决不能绕过普通消费者这个庞大的群体,我国应充分发挥消费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带动作用,倡导“绿车”消费,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以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分析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中“绿车”消费对汽车产业的影响。简述消费对生产反作用的原理 (5分)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2010年新年伊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在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找不到工人,这种现象引起了高一(1)班同学的关注。为此,他们成立课题组,对“用工荒”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情景再现
情景一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60元到8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招不到工人。
情景二80后的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顶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于是辞职回家了。
情景三 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小李说:“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说实话,大学毕业后我是不愿意回头再去做工人的。”
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上述几家工厂招不到工人的原因?怎样改善这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