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舍西学而言中学,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其西学必为无本。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虽庠序如林,逢掖如鲫,适以蠹国,无救危亡。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后序》,《饮冰室合集·饮冰室文集之一》,第129页
材料三
清末“新政”简表
项 目 |
内 容 |
成立商部 |
1903年9月,清政府成立了商部(1906年将工部并入商部,改称农工商部)。 |
奖励实业 |
1903年11月,商部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宣布:“朝廷重视商政,亟宜破除成见,使官商不分畛域,合力讲求,庶可广开风气”,凡能集股五十万元至五千万元经营工商业者,加以七品至头品顶戴。 |
废除科举 |
1901年8月,清政府下令从1902年起,科举考试不再用八股文。 清政府令自1906年起废止科举。 |
广设学堂 |
1901年9月14日,上谕说:“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清政府还大力倡办女学。1907年颁布的《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女子师范学堂,须限定每州县必设一所”。 |
编练新军 |
裁撤旧式绿营、防勇,编练新军,袁世凯的北洋六镇新军最先练成。清政府下令在各省设武备学堂,从1904年起还派留学生到日本学习近代军事技术。 |
政治改革 |
1906年9月1日颁布“预备仿行宪政”谕旨。1908年7月8日,清政府颁布了《各省谘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到1909年10月中旬,全国有16省的谘议局相继建立起来了。 1908年8月27日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 |
——据[美]费正清 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册》等整理编制
(1)材料一中张之洞的话典型反映了洋务派怎样的思想主张?材料二中梁启超的话体现了维新派思想主张的什么特点?并分析说明这一特点。
(2)根据材料三,说明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内容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启示?
试述古代东方文明的历史价值和共同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收《魏书》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迁都的原因,评价迁都的影响。
(3)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棋盘上的历史
该图是一张摆满棋子的中国象棋棋盘。观察该图,回答问题。
问题:
(1)传说象棋是舜的弟弟象发明的。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中国象棋最早应发明于何时?
(2)请解说一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历。
(3)棋子中的“炮”,有时也写作“石”字旁。“火”字旁的“炮”出现最早应在中国
古代的哪个朝代?请说明理由。
(4)作为中央官职的“相”,曾一度被称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请简要叙述中国历史上“相”制演变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儒学有着两千多年历史,至今海外犹有“传人”。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梁任公曾指出:“……所以我们可说,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诚然儒家之外,还有其他各家,儒家哲学,不算中国文化全体;但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
——《饮冰室书话》
回答:(12分)
(1)简要叙述我国古代儒学产生、发展的史实。(6分)
(2)如何理解“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2分)
(3)列举两个史实说明儒学对周边国家的影响。(2分)
(4)在西方文化不断冲击下,今天我们应该如何
对待儒学?(2分)
(18分)尊重妇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
材料二英吉利之俗,男女婚配,皆自择定,然后告父母。至婚配之日,耶稣教师诫以善言,为之祈福。男以戒指约於女指,亲宾送之入房,欢宴而散。其俗男女皆分父母之产,男不得娶妾,犯者流之七年。
——《瀛环志略》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的婚姻观念,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6分)
材料三 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4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5分)。
材料四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对比材料三,指出材料四妇女地位的提高出现什么新特点(2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