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爱因斯坦能写出震惊世界的文章,是因为“物理学几大原则问题正在等待破解”。这里强调“爱因斯坦破解问题”的成果及其意义分别是
A.提出经典力学体系、标志近代科学的形成 |
B.提出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
C.提出量子论、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
D.提出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影响 | B.工农运动发展的推动 |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D.中国共产党纲领的作用 |
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电话 | B.有线电报 | C.无线电报 | D.广播电视 |
20世纪初,被读者称为青年界之“良师益友”并誉为“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的刊物是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
C.实行民主共和,反对外国侵略 |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近代化 |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①②④③ | D.①③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