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战后西欧的发展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的变化

  国别
年份
资本主义
世界
美国
法国
西德
意大利
英国
1938
100
36
6.7
10.5
2.9
12.5
1948
100
54.6
4.6
3.6
2.0
10.2

 
—— 摘编自《世界经济统计简编》
(1)根据材料一,二战后西欧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战后为帮助西欧经济复苏美国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材料二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
195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及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法、德、意、荷、比、卢六国在罗马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
1967年,1965年六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生效,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成员国,欧洲共同体第一次扩大。
……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
2002年,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
——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
(2)欧洲的一体化是从哪一领域开始的?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一体化的演变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材料三 欧盟25国现有人口4.5亿,是美国人口的两倍,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25%、贸易额占世界的40%,而且是世界上提供援助最多的国际组织。……作为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欧盟希望今后在国际反恐斗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领域发挥更为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 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
(3)根据材料三,概括索拉纳的主张。这一主张实际上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政治格局?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作为我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材料二
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他谨慎地观察现实,潜心地研讨百家学说,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儒学体系。
一一摘编自百度
(2)结合所学说明董仲舒的儒学体系新在何处?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儒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民生问题是关系国运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上述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涉及政策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西晋灭亡之后,北方长期处于战乱状态,中原地区的农业人口大量死亡或迁移,致使土地被大量抛荒,导致农业经济严重衰退。……长期的战乱虽然产生了大量无主的土地,但这些土地大多被强宗豪族霸占,一般的小自耕农仍无法得到足够的耕地。
——许兆昌等著《魏晋南北朝简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晋灭亡后北方农业的基本情况。针对此问题,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廖矣。”——《旧唐书》

(3)材料三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

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竞争尤重人才,中国自古强调得人才者得天下,重视选官制度的革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其中选官制度的改革引人注目。

国家
选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燕国
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
楚国
裁免无能多余官吏,奖励军功
秦国
利禄官爵专出于兵

(1)依据材料一,归纳燕、楚、秦三国选官改革的共同点
材料二《汉书》卷五十八《公孙弘卜式倪宽传》:“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文章则司马迁、相如,……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其余不可胜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产生上述现象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清朝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及。然魏、晋及南北朝三四百年,莫有能改之者。”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概括汉、唐选官制度创新的相同历史作用,依据材料,指出唐朝选官改革的局限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议事会成员经过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三:《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国家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
材料四: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学说汇编》、《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和《查士丁尼新律》的合称,它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请回答:
(1)图一所示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政治文明成果?其所示的政治文明成果的实质和意义各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民主制正常运作?
(3)材料三与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区别?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如何评价《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图1望风而起图2 共和
材料二:文已循途东归,自美到欧,皆密吾要人,中立之约甚固……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电告国内
材料三: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至。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
材料四:“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
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采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两幅宣传画分别提供了什么历史信息。
(2)辛亥革命失败的依据是其未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试据材料2、3及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3)太平天国运动以推翻清朝专制统治为目标。结合天京事变的原因和《天朝田亩制度》,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4分) 请按示例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4分)
(4)依据材料四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