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我国就业形势是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用工难,结构性失衡问题严重。这“两难”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共同的困惑,如何解困,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努力。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针对就业难题的解决,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分别应该怎么做。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劳动者求职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今年,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成为图书市场的畅销书。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受到热捧,票房冲破亿元大关。同名电视剧也即将开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述小说主人公先后在中、美、欧等多个不同企业文化的公司工作,中
资企业重人情,西方企业重制度。日久天长,原来性格相似的朋友由于在不同企业中工作,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竟有了天壤之别。由于频繁的业务往来,中西方企业相互借签,产生了“中西合璧”新的企业文化。
材料二:《杜拉拉升职记》在谈判到工作目标设定时用了SMART原则来概括:部门的目标要和相关部门的目标相配合;在设置目标时要根据本部门的实力、工作性质设置适当的难度;量化达成目标所需的每个步骤。
(1)材料一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材料二中的“原则”进行分析。

材料一:A市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在引进项目的时候,一直坚持拒绝引进落后产能与重污染企业,同时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高新产业等举措,从而取得了十分骄人的经济成绩。
材料二下表为A市2008-2010年能耗与排放状况:
注:该市2008年-2010年GDP同比增长9%-12%。

材料三为了促进经济发展A市政府准备引进一家化工企业,并将此决策进公示。有群众向政府发来邮件,指出此项目有可能会对本市的水资源及空气造成污染。政府高度重视此意见,于是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市政府经过慎重考虑,最后放弃引进该项目。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A市政府的做法体现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哪些要求?
(2)材料三体现A市群众是如何参与民主决策的?

面对风云突变的国际经济形势,“有作为,才能化解危机;有作为,才能利用机遇”。山东省把加大创新力度作为应对危机的根本出路,用创新的精神培植新的发展优势,区域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海信“信芯”等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带动了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着力加强对资金使用和项目工程建设的监督力度,防止新增投资用于“两高”(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仅2008年上半年,就分别淘汰钢铁产能5.28万吨、水泥产能700万吨,关停小火电138万千瓦,各项减排节能指标持续保持下降态势;鼓励企业在立足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从“出口危机”中寻找拓展市场的新渠道,利用金融危机收购一些好的国外品牌和企业,切实实施“走出去”战略;全省各地财政支出结构发生重大转移,
积极向农村倾斜,加大反哺农村的力度,扭转财政资金“管城不管乡”的局面;实施“技能扶贫”,统筹城乡就业,将农民工住房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农民和低收入群体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应对风云突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山东省坚持的指导方针是什么?该方针的科学内涵是什么?(10分)
(2)谈谈山东省是如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10分)

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材料二: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展中国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有一致的地方,也存在着利益的争论和交锋。
材料三: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充分理解和广泛认同。
(1)结合材料一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2)请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三加以分析说明。

今年以来,大蒜、绿豆、玉米、辣椒、苹果等农产品价格轮番暴涨,被网友戏称为“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辣翻天”、“苹什么”。经济分析师认为,今年农产品价格走势异常的原因有四:一是今年同期气温明显低于往年,蔬菜生长缓慢且产量明显下降。二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提高,进而带动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三是油价提高导致运输成本有所增加。四是不排除有游资利用前期干旱和低温题材炒作一些品种价格。
(1)材料中农产品价格的走势可能会对农民产生哪些影响?(12分)
(2)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1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