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0分)历史证明,僵化阻碍社会进步,创新促进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好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指的是哪一政策的实施?“苏联模式”的形成和苏联哪一任领导人有关?
材料二 罗斯福1933年在就职总统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2)演说中的感叹反映了美国当时正处于什么局面?为应对这种局面美国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该政策有什么典型特点?(4分)
[科技创新]
材料三 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和交往手段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
(3)哪个国家首先造出了用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谁在1885年用内燃机为动力试制汽车成功?哪一技术使人类突破时空距离,整个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
[自我创新]
(4)现代高科技在推动人类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近几年,盐城人民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做了大量努力,请你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文明的现代市民?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二战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格局不断发展、演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1)材料一中"战争才刚刚开始"的寓意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示中的环状结构体现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材料三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3)依据材料三,指出在世界格局的"过渡期","权力"的转移趋向。面对这一现状,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先进的思想文化,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片与欧洲历史上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宣传的核心是什么?
材料二为批判当代法国社会,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他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2)依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及其积极影响。
材料三一批接触过西方现代化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使中国走向现代化,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为此,必须要向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发起革命性的攻击。
──郑丽平《思想解放与20世纪中国现代化》
(3)中国知识分子为"发起革命性的攻击"掀起了什么运动?联系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与西方思想宣传的共同点。

人们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市民文化生活】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近代社会生活革新】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礼节
叩头
鞠躬、握手
称呼
大人、老爷
先生、君、同志


(2) 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表现。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现代流行服饰变迁】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种制度(或政策)的创立、实施,都会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科举制创立于哪一朝代?依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合理性。
材料二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2)依据材料二,指出元朝的行省有哪些职能?它的确立有何意义?
材料三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祝寿之名开始访华之旅,向乾隆皇帝提出此行的真实目的: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港口。乾隆皇帝一口回绝,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编自《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对外关系卷》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争夺巴尔干的霸权地位更加激烈,小规模、小范围的战争不断发生。火星四溅的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二战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临。"美英盟军抢滩登陆"、苏联军队抢先占领柏林;面对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决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国规模的反攻……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引爆了"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所引发的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美英盟军抢滩登陆"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距今已多少周年?
(3)材料二中"苏联对日宣战"是在哪一国际会议上作出的决定?
(4) 除材料中涉及的问题外,请再举出一例威胁人类安全的重大问题。
(5)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