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属于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的观点是( )
| A.“不尚贤,使民不争” |
| B.“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
| C.“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
|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
| C.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与之相关的措施有
①西汉设置中朝 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明朝设立内阁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 B.元朝实行一省制 |
| C.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 | D.清朝设军机处,皇权高度集中 |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 A.设立宣政院 | B.建立三省制 | C.推行行省制度 | D.建立中书省 |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
|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