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日本学者福泽渝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摘编自福泽渝吉《文明论概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在李贽的时代“无法孕育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以欧洲和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为例来说明材料二中的观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是:
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美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通讯工具

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主要通过打败哪三个国家实现:

A.西班牙、法国、葡萄牙 B.荷兰、德国、法国
C.西班牙、荷兰、美国 D.西班牙、荷兰、法国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法国

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到过亚洲的航海家是:
①迪亚士②哥伦布③达·伽马④麦哲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