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进步推动历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00~公元前3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西方有苏格拉底,东方有孔子,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图片表现出的差异有哪些?分别概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
乙 中国旧思想 |
丙 欧洲新思想 |
一、国家及君、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2)丙与甲乙相比,其思想新在什么地方?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梁启超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作出上述比较的?其意图是什么?
材料三 18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了重农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18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国家的权力,扶植和保护人民的权利,自由择业,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法英两国经济思想各自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
材料二: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皇帝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的全部陆军组成一支统一的军队,在战时、平时均由皇帝统率;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材料四:“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康熙皇帝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英国的什么文件?英国颁布此文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德国的什么文件?它体现出什么特征?
(3)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政体有什么异同?
(4)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三分析英美两国元首与各自议会(或国会)之间关系的差异。
(5)与材料二中的“皇帝”比较,材料四中“朕”的权力有何不同?其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政体?
科技的不断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7世纪中期开始,近代科学在一批巨人的推动下产生,在这批巨人当中,排在最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妇孺皆知的人,他就是艾萨克·牛顿。——《大国崛起》
材料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从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到神舟五号乃至“神六”、“神七”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再到即将于2011年发射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中国突破了一系列航天领域的关键技术。中华民族,这个充满蓬勃生机的民族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问天之旅中,不是在走,而是在加速奔跑。
——2010年11月6日新华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把牛顿“排在最中心的位置”。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的有利因素。
古今中外,政府和社会精英对于社会和谐都有过许多思考与实践。
材料一孙中山始终把“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作为最高理想,毕生致力于此。他的“大同”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民生主义”主张里。在他看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刘雅丽《略论孙中山的大同思想、道德观与和谐社会》
材料二狄更斯著名的小说《双城记》,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巴黎和伦敦这两座城市为背景,借古喻今,希望为社会矛盾深刻的19世纪英国寻求出路。狄更斯说,不满情绪广泛地存在于英国的社会中,可能由于任何一个很小的原因,一下子变成前所未有的一场可怕的大火。……。
——《现代快报》2011年8月14日《伦敦与巴黎骚乱对比》
材料三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年2月19日)》
(1)在20世纪20年代的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就民生方面提出了哪些有利于发展和谐社会的思想?你是否赞同材料一中孙中山先生认为的“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的主张?请简要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以狄更斯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试列举该流派2个其他代表作品。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党在21世纪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上所做的重要努力及解决的问题。
解放思想是改革的动力之一,特别是社会转型期的改革尤其需要思想的解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时期。各国变法对社会发展与转型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为指导思想的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腾讯网
材料三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评价道:康有为所著《新学伪经考》“实思想界之一大飓风也”,《孔子改制考》“其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康有为的认识是对“所谓‘别黑白而定一尊’之观念,全然解放”。
材料四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现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这个讨论是针对“两个凡是”的,意思是不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作教条。三中全会的提法,叫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文选(1975--1982)》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变法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及其到秦、汉及以后发展演变的趋势。(4分)
(2)材料二中“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的上述著作为什么是思想上的解放?(2分)
(4)据材料四结合史实说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当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二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三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村民委员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建国初是怎样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
(3)依据教材指出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怎样的法制建设方针,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扩大基层民主,我国通过了什么法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