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留下的日记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
内容 |
1912年11月5日 |
今日为美国选举日期,夜人市观之,此间有报馆两家,俱用电光影灯射光粉墙上,以报告各邦各州选举之结果,惟所得殊不完备。市上观者甚众,每一报告出,辄欢呼如雷。以大势观之,似民主党胜也。 |
1916年7月6日 |
改良之法,余力主张以白话文作文作诗作戏曲小说。 |
l921年8月13日 |
做历史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学——严格的评判史料,一方面是艺术——大胆的想象力。史料总不会齐全的,往往有一段,无一段,又有一段。那没有史料的一段空缺,就不得不靠史家的想象力来填补了。 |
——摘自《胡适日记全编》
(1)结合中美的政治情况,分析胡适为什么对美国政治选举产生浓厚的兴趣?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突出贡献。胡适认为历史学家需要哪两种能力?你对他的观点有何看法?
(3)1948年蒋介石想让胡适参选总统,是迫于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压力,请问杜鲁门为何要插手中国的总统选举?
(4)1995年,三联书店出版了胡适学生罗尔纲的回忆录《胡适琐记》,该书关于1930年胡适从上海迁居北平的叙述,与胡适日记有出人,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你认为谁的记录更可靠?请说明理由。
工业经济与美国的诞生和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有什么关系?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内外政策使其工业生产跃居并保持世界首位的?
以下材料是淝水之战前夕前秦君臣对战争形势的分析,请认真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1“(苻)竖曰:“……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以吾击晋,校(较)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材料2京兆尹慕容垂(鲜卑族人)言于竖曰:“弱并于强,小并于大,此理势自然,非难知也。以陛下神武应期,威加海外;虎旅百万,韩(信)、(白(起)满朝,而蕞尔江南,独违王命,岂可复田之以遗于孙哉!”
材料3 阳平公(苻)融曰:“……群臣言晋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听之”,“鲜卑、羌虏,我之仇雌,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今)轻举大事(伐
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悔无及也!”
材料4 太子左卫率石越曰:“且彼(晋)据长江之险,民为之用,殆末可伐也!”
——以上均摘自《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
请回答:
(1)材料1中苻坚的话流霹了一种什么情绪?它将对战争发生什么影响?
(2)材料2、3、4中,三位大臣的话是否都是忠言?试加以分析。
(3)淝水之战的结局对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19世纪末,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状况各呈现出哪些特点?并指出这一时期制约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历史学家黄仁宇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体分为三个帝国时代:1、秦汉帝国,2、隋唐宋帝国,3、明清帝国。把握每一个时期社会的整体面貌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和认识历史,结合史实简要说明,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期(1368年—1840年)在经济、政治和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各有哪些共同特点?明清时期的文化具有怎样的时代特征?这种时代特征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对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特殊位置,一位英国政论家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了,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岳麓书社《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仅有20%在国内进行。
——孙颖、黄光耀《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两个主要特点。出现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在这一趋势中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2分)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发达国家的经济扩张手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