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民在《欧洲文明的进程》中说:“‘重商主义’不是一个现成的理论,它毋宁是‘经验主义’的产物。到十八世纪各民族间的经济贸易的发展开始冲击民族界限,贸易自由主义逐渐取代‘重商主义’。”发生这种变化的动力是
| A.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君主 | B.工业革命的开展 |
| C.民族界限的缩小 | D.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是指()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
|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
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陈云在发言中强调:“……面前摆着两条路要我们选择:一个是继续挖农民的口粮;一个是城市人口下乡。两条路必须选一条,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我认为只能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人民公社化运动 | B.改善城市居民生活 |
| C.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 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
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特殊”、“新式”的原因是()
| A.确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 B.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 C.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 D.是在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
| 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
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在华投资总额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对其解读正确是()
| 时间 |
1840-1895 |
1895-1911 |
1911-1927 |
1927-1937 |
1937-1945 |
1945-1949 |
| 国家 |
英国 |
英国 |
日本 |
美国 |
美国 |
美国 |
| 总额 (万元) |
8026 |
33955 |
69627 |
11969 |
262096 |
4791 |
| 占列强对华投资比重 |
82.5% |
28.1% |
44.2% |
37.3% |
75.5% |
68.1% |
A.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日、美在华势力的消长
B.列强对华投资总体呈下降趋势
C.列强投资缓解了中国民族工业资金短缺问题
D.美国对华投资始终占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