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铜制器物在潮湿环境中表面会产生绿色的锈迹,俗称铜绿。某化学学习小组对铜绿成分产生了浓厚兴趣。
【提出问题】铜绿中除铜元素外还有其它什么元素?
【查阅资料】①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②碳与一般的酸不反应;
③CuO+H2SO4(稀)=CuSO4+H2O。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找到了一些铜绿粉末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观察分析】A装置中绿色粉末变为黑色;
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
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铜绿中除铜元素外还有          和碳等元素。
【交流讨论】根据铜绿的组成,小组同学对A装置中产生的黑色粉末的成分有如下两种不同的猜想:
(1)全部为CuO     (2)CuO和C的混合物
【深入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

猜想(1)正确
②①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

猜想(2)正确

【实验结论】化学学习小组同学通过实验证明猜想(1)正确。
【反思应用】根据铜绿中所含元素,可知铜生锈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水有关,还可能与空气中的       等有关;要保护博物馆里的青铜器,减缓生锈,我们可以减少青铜器与          接触。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叠氮化钠(NaN 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査阅资料】

①NaN 3受撞击会生成Na、N 2

②NaN 3遇盐酸、H 2SO 4溶液无气体生成

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④NaN 3的制备方法是: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制得NaNH 2,再将NaNH 2与N 2O反应可生成NaN 3、NaOH和NH 3

【问题探究】

(1)汽车受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 3迅速分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工业级NaN 3中常含有少量的Na 2CO 3,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测定某工业级NaN 3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罝:

①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 2CO 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行,其理由可能是   (答出一种即可)

②小明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装罝Ⅱ,请分析:装置Ⅱ中A的作用是   。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装置E的作用是   

③根据装置Ⅱ,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

a.称量装置D

b.称量样品,检査装置气密性

c.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

d.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的稀琉酸,关闭活塞和玻璃塞。

其正确的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可重复)

④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时,至少需要测定   个数据。(填数字)

某同学在探究硫酸化学性质时,将一定量的稀硫酸放入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观察到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变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同学们对于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硫酸铜 猜想二:   (化学式)

【活动与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认为猜想一成立.

乙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铁粉,观察到有红色固体出现,认为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评价】

丙同学进过分析认为   同学的方案不合理,

理由是   

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1所示实验,先向A中注入一定量氯化铁溶液。再注入一定量硫酸钠溶液,此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1)   。小组同学对无色溶液B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B中含的离子有什么?

【实验探究】

【评价交流】甲同学结论(2)   (填"正确"或"错误");乙同学的探究过程不正确,理由是(3)   

【实验结论】结合上述实验最终确定B中含有(4)   (填离子符号),不含(5)   (填离子符号)。

【归纳总结】由甲、乙、丙同学实验对比得出,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不同离子是否存在的方法是:可根据待测离子与所加试剂反应(6)   。确定出存在的离子,同时推测出与(7)   

在探究氢氧化钙与稀盐酸中和反应实验时,忘记了滴加酚酞溶液,无法判断反应进行到何种程度,同学们决定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 2和Ca(OH) 2 猜想二:CaCl 2和HCl 猜想三:   

请将猜想三补充完整,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是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猜想一不正确

②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猜想二不正确

【拓展与应用】举例说明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一点即可)

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5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现象为    ,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NaOH

猜想三:有NaCl和HCl

你认为猜想    不合理,其理由是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猜想三成立

【拓展应用】我国土壤的酸碱性有"南酸北碱"之说法,你认为需向酸性土壤中加入    进行改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