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 A.汉朝的刺史 | B.宋朝的通判 |
| C.明朝的内阁 | D.清朝的军机处 |
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
| 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
| C.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 D.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
阅读右框内文字材料。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 A.“东方红Ⅰ号”发射成功 |
| B.“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
|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
| 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
在未来的某一时间,有一对20岁的孪生兄弟,弟弟乘宇宙飞船以29万千米/秒的速度飞行,哥哥留在地球上。50年以后,当哥哥已经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时,他去迎接回到地球的弟弟,却发现弟弟还是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你认为应该用什么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 A.质量不变 | B.相对论 | C.万有引力定律 | D.量子理论 |
下图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字的篆书。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是指 
| A.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 | B.记录过往事物的书籍 |
| C.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 | D.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 |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