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忽必烈曾概括说,中书省是我的右手,枢密院是我的左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两手的。这反映了当时政治运行机制的基本特点
| A.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
| B.政令的草拟、审批和执行分设 |
| C.行政、军事、监察三大系统鼎立 |
| D.中央与地方既分权又相互制衡 |
元朝在郡县制度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关于这个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省制的开端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③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①③④ | D.③④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 A.参加科举考试 | B.等待朝廷察举 |
| C.投笔从戎戍边 | D.投作官吏幕僚 |
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 A.世袭制 | B.军功爵制 |
| C.察举制 | D.科举制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
|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
|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黄仁宇在其著作《中国大历史》中说:“汉朝代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帝国跨地过广……于是采用一种“斑马式”的管理,就是有些地区秦朝所设置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文中的“斑马式”管理应该对应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 B.郡国并行制 |
| C.郡县制 | D.行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