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的目标和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 “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是指什么?
材料二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包”的理解。
材料三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3)材料三中,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每位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梦想,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至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1)以上材料中提到的“卫鞅”是谁?他是在谁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改革?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商君在秦国变法的主要措施?
(3)商君被秦国守旧贵族车裂而死,是否说明改革失败?你是怎么看待商鞅之死?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你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哪一幅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幅是战国形势图?
(2)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两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四个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相关的成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材料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2)西周在实行这种制度时,哪些人可能被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
(3)实施这一制度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
《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诽谤朝廷,共有460多人为妖言以乱黔首
的方士和儒生在咸阳被活埋。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
请回答:
(1)材料一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件事?当时是哪位大臣给皇帝的建议?
(2)材料二指的是历史上哪件事?发生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3)两则材料都涉及对哪一学派的态度?
(4)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一 咸阳人李阳20岁时去南方,由于各地战争连绵不断,局势混乱,各地的文字、货币、度量衡和咸阳的不一样,一路上给他带来很多不便。
材料二 李阳40岁时又去南方,这次一路上他发现各地的文字、货币、度量衡和咸阳的一样了,战争也基本平息,旅途方便多了。
请你根据上述两段材料做出推断:
(1)李阳20岁时中国处于 时期,40岁时处于 时期。
(2)李阳旅途的方便,得益于历史上哪位帝王采取的哪些治理国家的措施?
(3)这位帝王开创了哪种政治制度?在中央设置了哪三位官员帮助他处理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