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拉德·阿登纳在回忆录中写道:“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存在终究是一个事实。这就是欧洲为什么必须团结一致,为什么必须首先加强法德友好合作的原因。”由材料可知,法德两国实现“和解”
| A.可以消除法德两国仇怨 |
| B.旨在对抗美苏超级大国 |
| C.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发展 |
| D.是冷战格局影响的产物 |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对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
|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 D.倡导“自由”“平等”的思想 |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A.“人伦者,天理也” | B.“存天理,灭人欲” |
|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
|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 B.墨家“兼爱”思想 |
| C.儒家“礼治”思想 | D.墨家“非攻”思想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 “九品中正制”相关的是
|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 B.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
| C.龙生龙,凤生凤 |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