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思想家佐久间象山(1811-1864)认为“宇宙实理无二。斯理所在,天地不能异此,鬼神不能异此,百世圣人不能异此。近年西洋所发明许多学术,总之皆实理,祗足以资吾圣学,而世之儒者,类皆凡夫庸人,不知穷理,视为别物。”由此可以推断他
①实为明治维新的中坚力量 ②认为东西文化间可以调和
③其思想与洋务派主张类似 ④深受中国程朱理学的影响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
B.提出“工商皆本” |
C.主张“经世致用” |
D.批判君主专制 |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 | 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
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 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 |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 B.黄老之学被推岽 |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 D.程朱理学的盛行 |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
A.注重以人为本 | B.重视研究社会现实 | C.探究人与自然 | D.重视人的前生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