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在《竞选州长》中描写自己因为名声好而且“生平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人的事”而信心十足地参加纽约州州长的竞选。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后来的报纸揭露了他一系列罪行:伪证罪(有34人作证)、盗窃、毁谤、酒疯子、贿赂犯、讹诈犯、拐尸犯,而且都有人证!在一次民众大会上,有9个不同肤色的小孩子抱着他的大腿叫爸爸。马克·吐温的描述主要是为了
| A.发泄个人对选举的不满 | B.揭露美国民主的虚伪性 |
| C.批评美国民主制的弊端 | D.批评美国社会缺乏诚信 |
以下两图反映了欧洲某一城市的变化。其中,图一摄于1961年8月,图二摄于1989年11月,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图一图二
| 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
|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
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衣阿华州的一家保险公司,它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和自主权;佐治亚州的一家纺织公司,它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三则材料均反映出下列哪种经济现象的特点?
| A.福利国家制度 | B.第三产业 | C.经济全球化 | D.知识经济(新经济) |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D.巩固苏维埃政权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威尔逊带着他已宣布的战后和平计划出席了巴黎和会,但他带回美国的包括国联盟约在内的凡尔赛和约遭到了参议员否决,威尔逊试图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努力以失败告终”。这说明在美国
①国会的权力高于总统
②国会对于总统的行为有制约作用
③总统与外国缔结的条约需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
④总统没有权力与外国缔结条约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谷物法》规定在英国粮价每夸特低于80先令时,禁止粮食进口。1822年谷物法修正为价格在每夸特70-80先令间可以进口谷物,而当时国内平均粮食价格只有44先令。该法案引起极大争议,除土地所有者支持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强烈反对。1846年,废除《谷物法》的法案在议会通过。对此,当时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最可能的反应是
| A.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伟大胜利 |
| B.生产成本肯定会下降,发财的日子到了 |
| C.面包要便宜了,我们的日子会好过点了 |
| D.靠高价卖粮、出租土地赚钱的好日子到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