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认为:“16、17、18世纪所出现的那种天赋人权学说也是斯多亚学派学说的复活,尽管有着许多重要的修正。”下列言论属于斯多亚学派的是
| A.“美德即知识” | B.“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
| C.“人是万物的尺度” | D.“真正的法是符合自然的正当理由” |
洪仁玕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的“供词”中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谴责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 B.推卸失败的责任 |
| C.正确总结了失败的主观原因 | D.正确总结了失败的客观原因 |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中法马尾海战 |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一现象发生在
| A.秦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一考古队在某地发掘出古代石刻石碑一块,石碑上刻有:“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这块石碑应属于下列哪个朝代
| A.秦朝 | B.汉朝 | C.隋朝 | D.元朝 |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疑(拟)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
|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 |
|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
|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