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三峡》,完成第10-13题。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略无阙处 ( ) (2)虽乘奔御风( )
(3)每至晴初霜旦( ) (4)属引凄异 ( )下列句子中“绝”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湖中人鸟声俱绝 |
B.绝巘多生怪柏会当凌绝顶 |
C.哀转久绝佛印绝类弥勒 |
D.沿溯阻绝夜久语声绝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 唐代诗人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一诗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本文在结尾处也提到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同样是写三峡的“猿”,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你简要说出这两者的区别。
答:
陶潜传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①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②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注释】①三径之资: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三径: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因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②白:告诉。③徽:系琴弦的绳子。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为乡邻之所贵贵: ②躬耕自资躬:
③亦雅咏不辍辍: ④而畜素琴一张畜:下列句中的“以”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亲老家贫 | B.以宋元嘉中卒 |
C.故以酒食来相宽慰 | D.以激怒其众 |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第一次当官是担任州里的祭酒,后来不能忍受这一职务,辞官回家。 |
B.陶渊明辞官根本的原因是他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卒生志向。 |
C.陶渊明爱好喝酒,每次喝醉都觉得舒适,因此有时没有酒喝,他就会生气。 |
D.陶渊明的“琴中趣”体现了他洒脱不羁,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
翻译下列句子。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文言文阅读
楚子发母①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②。”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③,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一囊糗糒④者,王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⑤,而战自十也⑥。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好乐无荒,良士休休⑦’,言不失和⑧也。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节选自刘向《列女传》,有删节)
[注释] ①子发:战国时楚宣王的将军,名舍,字子发。②刍(chú)豢(huàn):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这里指好肉。黍粱:好粮食。③内:通“纳”,接纳,让他进门。④糗(qiǔ)鞴(bèi):干粮。⑤甘不逾嗌(yì):美味过不了咽喉。嗌,咽喉。⑥而战自十也:作战的勇气增加十倍。⑦休休:喜悦的样子。⑧不失和:不能失了分寸。用分隔号(/)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子 发 攻 秦 绝 粮 使 人 请 于 王 因 归 问 其 母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 (2)对曰()
(3)今子为将() (4)无 入吾门()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用自己的话说说子发的母亲为什么不让打胜仗的儿子进家门。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或曰:“食菱须去壳。”()⑵其人自护其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幷壳者,欲以去热也。
⑵前山后山,何地不有?与“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选项是()
A.执策而临之 | B.或置酒而招之 |
C.既醉而退 |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文言文阅读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同舍生皆被绮绣()⑵骈死于槽枥之间()
⑶造 饮辄尽()⑷策之不以其道()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艾子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子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①于田舍。有老父映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执子曰:“‘真’字也。”父怒不与,执子反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通也当往。”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八’两字也。”②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子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注】①浆:古代一种酿制的微带酸味的饮料。②此“直”“八”两字也:古书为竖排,故有此说。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识此字,馈汝浆()②执子反以告 ()
③父如前示之()④艾子饮而甘之 ()
⑤使执子乞浆于田舍()⑥写出原文中的任意一句倒装句:与“执子揖而请”中的“而”用法一致的是()
A.艾子饮而甘之 |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C.拔山倒树而来 | D.学而不思则罔 |
翻译句子
使复如执子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这则寓言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