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__________________
马路旁的行(háng xíng)人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满一周岁。他长着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地……但两条腿的主人——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猛烈),而且信心十足。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缘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然而小孩又收回了跨出的那一步,他似乎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又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而孩子的妈妈并没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舞、鼓励)说:“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
终于,孩子的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小胖脸同时(裂开、绽开)了笑容。
“好一个登山者!”胡子爷爷幽默地说。他又摸摸孩子的头说:“一开头有困难,但坚持就能胜利。祝贺你成功!”
(1)用 “\” 划掉括号里不合适的读音和词语。(2分)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失败( ) 后退( ) 消耗( ) 容易( )
(3)“坚持就能胜利。”改为反问句是: (1分)
(4)你从“小孩学步”这件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分)
(5)请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1分)
(6)你也经历过许多第一次,如: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其中最令你难忘的是第一次 因为 (2分)
阅读短文。
(一)完成练习
春天来了
不知不觉中,春天已来到人间。
春风过后,小草慢慢地钻出了地面,小树长出嫩绿的小芽,麦苗儿也开始返青了。
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各种动物也都开始活动了,小朋友们脱下厚厚的棉衣,快活地在操场上活动着。第二自然段写了春天()、()、()的变化。
第三自然段写了春天()、()、()的变化。
(二)完成练习
受伤的小鸟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看着它可怜的样子,便把它捡回了家。这只小鸟长着一张又长又尖的嘴巴,头上有一小撮(cuō)红色的毛,背上、尾巴上的羽毛是黑色的,腹(fù)部的羽毛是灰色的,可好看了!
妈妈下班回来看见了小鸟,高兴地告诉我说:“这是一只啄木鸟。它能够捕食树洞里的害虫,人们称它‘树医生’。”我听了,心想:“原来是一只益鸟啊!等我把它的伤养好后,一定送它回大自然,让它继续给树治病。”这篇短文有()个自然段。
受伤的小鸟是一只(),人们称它()。
按短文填空。
()的嘴巴
受伤的()
()的样子
黑色的()如果你发现了这样一只受伤的小鸟,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读读要求,写一写吧。
夏天,当你在外面乘凉时,你会听到很多声音,把你听到的声音写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回自己的祖国去
在美国阿尔巴城的一座优雅别致的洋房前,一辆小汽车停了下来。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了起来。
“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妻子快步迎上前去,接过报纸,心情激动地边看边问:“我们怎么办?”
“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那房子呢?
“原封不动!”
“汽车......”
“借给别人。”
1950年初春的一天,华罗庚夫妇领着三个孩子来到旧金山港口准备乘船回国。一些美国朋友赶到码头为他们送行。其中一位美国教授紧紧握住华罗庚的手,劝他说:“先生,您真的要走?”
“嗯,回自己的祖国去!”
“您学识渊博,令人敬佩。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华罗庚与送行的人一一握手,快步登上船舷,和家人一起迎着海面的春风,向送行的人们招手:“再见吧!朋友!”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疾步
原封不动“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这”指的是:
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文章用△分成了两大段,请概括第二大段的主要内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观日出
看日出须早起。四点钟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我走得很快,不久,便爬上了山顶。
残(cán)云已经散尽了。几颗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shuò)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huī)。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xiá)光。
天边的朝霞变浓变淡,粉红的颜色渐渐变为桔红,以后又变成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一轮红日冉(rán)冉升起。开始时,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hú)形的金边儿。但是,这金边儿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就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蹦就出了海面。于是那辽(liáo)阔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yào)眼的金光。全文有 个自然段,“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是在第 个自然段讲到的内容。
请在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浓——()
慢——()阅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下面题目。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选上的在上面打√)
露(露水看见显现)
蹦(出跳照)
(2)本自然段共有 句话。第二句的意思是讲 。
(3)本自然段第三到第六句话合起来是在写 ,这几句话是按照 顺序来写。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蜜蜂和蚂蚁
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小儿嘴里也会哼唱:“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很忌妒蜜蜂。他心里一直搁着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晚上回窝,我们也晚上回窝,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翁翁”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喂!蜜蜂!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
“你说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因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第一自然段共有两句话,他们是什么关系?
填空:
蚂蚁嫉妒蜜蜂的是: 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 。蜜蜂的勤劳是 。蚂蚁勤劳为的是 。从中看出 。文中两个省略号,第一个表示 ,第二个表示 。
从文中找出三个意思相同的词。
联系上下文,在“我有个问题想问你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上补全对话。
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