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辈子,你不要再做我的孩子!
黄昏浅浅的光影里,瘦瘦的少年戴着围裙正在做饭。倒适量的油,放细细的葱花、姜丝,放洗净切好的蔬菜,熟练地翻炒……站在那里看着他的背影,恍然觉得,他还是那个幼小的孩子,淘气,爱到处跑,惹是生非,用男孩子特有的方式撒娇。
他是什么时候长大的呢?现在他几岁?要到腊月才是18岁生日吧,我回来时在街上碰到和他一样大的孩子,他们在广场上玩滑板,玩赛车,或者约了去书店、去影院……我知道还有许多和他一般大的孩子正在家里打游戏,或者做功课、看书……他们的母亲在为他们做着可口的饭菜。不像他,8年前,就开始自己做饭了。我曾经以为会给他幸福生活,让他这一生可以温暖幸福,虽然不见得大富大贵,至少会衣食无忧。l8年前,他来到这个世界上那天,我在心里面认真地立下了这样的誓言。
生活那么不遂人愿,好好的厂子,说散就散了。两个人一同失去了工作。也应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话,因为生活的茫然和困惑,我们开始相互抱怨、争执,不顾年幼的他因为这样的家庭争端而害怕。终于,家也说散就散了,留下了不足60平方米的家,800元的积蓄,还有快要读小学的他。当然,我会要他,不管生活如何,我不会放弃他。
对这样的变故,他很快明白了什么,有一天放学回来忽然问我:“妈,你是不是下岗了?是不是和爸爸离婚?他不要咱们了,对吗?”“写作业去!”我没好气地冲他喊了一嗓子。他耸耸肩,说:“妈,你别生气了,反正咱们还在一起。”然后他不等我说什么,就飞快地冲进了他的小屋。我愣了半天,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点都不了解他,忽视了他的成长。
终于找了份工作,在一家私人的超市里收款,待遇并不比以前差,但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晚上9点才下班,这样我没有办法回家给他做晚饭。
开始上班的那天早上,多给了他两块钱,让他在外面吃饭。他把钱接过去塞进书包,然后检查是否带好了钥匙,说,没问题的。
第一个晚上,终于熬到了下班,因为担心着他,疾步地朝家里走。在路口的转弯处他却忽然跳了出来,把我吓了一跳。
家离我上班的超市有两站路,那么晚了,他一个人跑过来,心头一紧,劈头冲他就是一顿骂。他也不辩解,手放在背后,低着毛茸茸的小脑袋听我数落完,把手拿到身前说,没事,我有武器!说着把一根不长但很结实的小木棍舞动了两下,我不怕坏人,我是来接你的。嗓子一下子被什么噎住了,他仰着的小脸脏乎乎的,钥匙还挂在胸前晃晃荡荡。我再也说不出话来,牵过他的小手,两个人朝家里走。
他做的第一顿饭是蒸鸡蛋。他很认真地学,拿个小本子记我说过的,几个鸡蛋,放多少水,多少盐,搅到什么程度……只当他是小孩子的新鲜好奇,却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回来,他仰着小脸无比兴奋地对我说,妈,看我做的鸡蛋羹,你尝尝吧。然后把它端到我面前,很期待地看着我。
看着那水汪汪的鸡蛋羹,他的鼻子一扇一扇,左侧有两块小小的灰尘,我笑了。然后,我低头尝了一口,他放多了盐,太咸了,吃着那碗被他命名为“鲁阳式”的鸡蛋羹,眼泪忽然扑簌簌地掉了下来。
那天起,只要有时间,他就缠着我教他做饭。他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关于厨房的一切注意事项,包括先关什么后关什么……那个暑假,不到l0岁的他学会了煮面条、煮水饺、炒鸡蛋、烧稀饭,渐渐做得有模有样。最让我吃惊的是,在不久后我生日时,他竟然为我做了一份粗糙的手擀面,面很厚,粘在一起,有些地方没有煮熟……他打电话问了几百公里外我的母亲,知道这是我最爱吃的。那碗依旧被他命名为“鲁阳式”的手擀面带给我的不是感动,而是伤感。我不希望他这样,过早地承担起生活里这些琐碎的内容,曾经,我想过我愿意替他承担一辈子,而现在,是他在为我这样做。
那个暑假过后,他不再在外面吃饭,而是自己做,然后吃一半给我留一半当宵夜。我更加努力,并希望有机会换一份更好的工作,可以有时间照顾他。休假的那天,我带他去游乐园,已经很久没带他出去放纵地玩过了。他很开心,换了新衣服,但在路上,又问我,会不会花很多钱?我按了按他的小脑袋,让他以后不要想不该想的问题。他吐了吐舌头。下了车在路口,碰到他同学的母亲,问:“鲁阳,为什么没去参加班里的夏令营啊?”我诧异地问他:“是不是因为要交钱?”半天,他点了点头。我没有再问下去,也没有责备他,只是在那天让他玩遍了所有的娱乐项目,花光了我口袋里所有的钱。最后剩下两块钱,给他买了一盒酸奶。回家的7站路,我们走着回去的。他一直走在我的左边,高过了我的肩,像个小男子汉。
我终于换了工作,他读中学了,我希望可以多一点时间照顾他,只是收入不如从前。他没有电脑,没有那种张扬的赛车,没有名牌的衣服,也不能奢侈地喊上同学庆祝自己的生日……他始终走在同龄人的边缘,因为我给不起他这些。虽然他从不抱怨,却是一个母亲不能释怀的亏欠。
过了40岁,我的身体渐渐不如从前,腰部开始出现疼痛的症状。在他的催促下检查,结果是严重的腰部劳损,不是急症,但治疗起来很麻烦,不能劳累,需要辅助的按摩或牵引治疗,医生建议适当做运动。他开始在每天早上更早地起来,喊了我去散步,他也不再让我做饭,每天早上上学前把中午的饭也做好,读到高中的他,已是个熟练的厨房操作工了,会做多样饭菜。然后等他下午放学,回来给我们做晚饭。他像我的家长,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我常常不知道,该对他说些什么,他是我的孩子,有什么可以说呢?
转眼,他参加了高考,没有要我陪同,一切自己应对得从从容容。考试完毕,跟我聊起作文试题,说:“我在作文里写了这样一句话:下辈子,希望我还做她的孩子。妈,很煽情吧?”
我没有跟他一同笑,想着他写下的这句话。好半天,我抬起头认真地看着他,慢慢地说,儿子,下辈子,希望你不再遇见我,不要再做我的孩子。下辈子,我想你出生在另外一个幸福富有的家庭,被他们爱和照顾,应有尽有,过真正美好的生活。
他哭了,我也哭了。
读全文,标题“下辈子,你不要再做我的孩子!”表达了“鲁阳母亲”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第一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倒适量的油,放细细的葱花、姜丝,放洗净切好的蔬菜,熟练地翻炒”当中,能不能将加点的词语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说“生活那么不遂人愿”,结合全文,鲁阳生活有哪些“不遂人愿”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全文,谈谈“鲁阳”都有哪些令人可敬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本文发表后,几位网友的回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一个帖(40字左右)。
回帖一: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对孩子来说,是有些残酷,但是他成年后一样要面对很多的挫折和磨难,这不是一个幸福富有的家庭完全能够代替他承受的。因为生活的艰辛,他更懂得爱你,更懂得回馈,更加坚强和有责任感,这对他以后的生活来说,是无穷的财富。
回帖二:文章真的很感人,要是文中的妈妈能够在生活的重担面前,乐观一些,让生活的色彩鲜亮起来可能会更好。
回帖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半命题作文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极光形成之谜

①1950年的一个夜晚,北极夜空上方出现淡红和淡绿色的光弧,时而像在空中舞动的彩带,时而像在空中燃烧的火焰,时而像选在天边的巨伞……它轻盈的飘荡,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状,持续了几个小时。她多彩多姿,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绿,一会儿紫,变幻莫测。这就是美丽的极光。

②极光是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到地球两极上空,被地磁俘获产生的一种特殊光学现象。

③极光在很多地方出现过,但“极光之源”到底在哪里呢?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极光现象为什么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

④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极光出现的频率与太阳活动有很大关系,极光就像太阳发出的电。太阳是一颗恒星,不断放出光和热。其表面和内部进行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产生出强大的、内含大量带电粒子的带电微粒物流。这些带电微粒射向空间,和地球外80~1200千米高空中的稀薄气体的分子碰撞时,由于速度快而产生发光现象。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大约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的最多,有人发现当一个“大黑子”经过太阳中心的子午线20~40小时候,地球上一定会出现极光。

⑤那为什么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原来,地球本身是个近似以南北两极为地磁两极的大磁石。太阳送来的粒子流接近地球时,以螺旋形的运动方式飞向两个磁极。事实上,磁极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带电粒子流,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也能在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观察到极光。因为空气成分非常混杂,不同气体成分如氧、氮、氦、氖等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会发出不同的光,所以极光看上去多彩绚丽。有人从地球磁层的角度考虑,认为地球磁层包裹着地球,就像地球的“保护网”,使之避免遭受到太阳风辐射粒子的侵袭。但在南北极的上空,这张“网”并不结实,有较大的“间隙”,通过“间隙”,部分太阳风便会侵入地球磁层。由于南北极上空有“间隙”,因此极光现象多发生在两极地区的上空。

⑥但是,上述观点虽较好的解释了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却无法解释近地面附近出现的极光现象。一些人认为这些极光是由于地面附近的静电放电所产生的。据史料记载,离地面1.2~3.0米都出现过极光。有时人们在出现近地极光的地方,还能闻道臭氧的味道。

⑦因为许多极光现象与彗星明亮的尾巴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极光现象与彗星联系起来,这对认识极光有一定好处的。尽管极光之谜还没有完全揭开,但人类对它已经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也许很快科学家们就能告诉我们极光真正的奥秘。

(1)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④⑤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4)选文第⑥段的加点词语“据史料记载”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5)选出下列有内容与选文不符的一项  

A.极光看上去绚丽多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氮、氦、氖等不同气体成分在带电粒子流作用下,发出了不同的光。

B.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但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也能观察到极光。

C.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为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

D.极光形成之谜至今还没有完全揭开,启示我们科学探索之路是永无止境的。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题。

只要有爱,就是无价

①刚道北京,天空中飘着小雪,一阵风刮来,让人感到丝丝凉意。北京的朋友知道我喜欢吃火锅,特地带我去一家城西的老店,红灯笼,黄木板,每一桌上都有一口热腾腾的铜锅,锅子的烟囱高耸,烟囱的盖子大开,烧滚的锅子热气滚滚,弥漫在整个屋子。

②朋友点了一个大号的酸菜白肉锅,加了几盘羊肉,一些牛肉卷饼,然后把菜单推到我的面前,叫我点一些菜。我点了几个菜,特别点了爆炒黄鳝和韭黄炒鳝。跑堂的过来,看了菜单,好意地探询:“先生,您点了两道鳝鱼呢!”

③“对了,我喜欢吃鳝鱼!”

④北京厨子炒的鳝鱼果然美味,香、脆、鲜美,骨头也剔得干净,没有一点渣子。

⑤“老师怎么爱吃鳝鱼的呢?”北京的朋友问。

⑥我沉思了一下,就在水汽淋漓的火锅店里,简单地说起一段往事。

⑦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就是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远远地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我凑到摊子前面,盯着油汪汪、黄灿灿的炒鳝鱼,使劲儿地吸了几口诱人的香气,咽下口水,然后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

⑧为什么要低着头呢?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兄弟姊妹就有十八个,一人吃一碗面,恐怕是一星期的饭钱了。我们从来不要求妈妈买来吃,妈妈非常了解我们的心理,于是她经常向卖鳝鱼的人央求,拜托他们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充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⑨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地丢到大锅熬煮。

⑩为什么洗也不洗?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

⑪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去,汤水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

⑫鳝骨汤熬好时,夜已经深了。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炙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虽然吃不起鳝鱼与面包,但是鳝鱼与面包是有钱就吃得到的,鳝鱼骨和面包皮却是只有深爱我们的妈妈才做得出来。

⑬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特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⑭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虽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充满了美味的魔术。

⑮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突然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去外地念书,偶尔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妈妈把深情与爱熬入了那平凡的汤中,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⑯“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总会点两道来吃,一边吃就会一边怀念起那一段艰苦的岁月。”我对北京的朋友说。

⑰大家听得入神,纷纷夹起鳝鱼,细细咀嚼。当然,有故事加味,鳝鱼也变得别有滋味了。

⑱吃完火锅,我漫步在北京街头,此时雪花漫天飞舞,我回想着妈妈熬制的鳝鱼骨汤的味道,感到我们的生命正是那些看似微贱的东西,累积出一些无价的意义,使我们感到丰盈。

⑲谁能告诉我鳝鱼骨头一斤多少钱?面包皮一袋多少钱?市场里捡来的青菜一斤多少钱?

⑳只要有爱,就是无价的。

(1)请概括选文第⑦~⑮段的内容。  (3分)

(2)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3)请品析选文第⑭段中加点词语“魔术”一词的妙处。  (4分)

(4)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写出两点即可)  (4分)

(5)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

A.选文用服务员和朋友对我点两道鳝鱼菜的疑问,突出了我对鳝鱼菜情有独钟,同时引出下文“我”的回忆。

B.选文第⑰段的叙述中科院感受到朋友们听完“我”的回忆都陷入了沉思,心情沉重。

C.选文第⑱段中“雪花漫天飞舞”烘托出“我”回味母爱倍感温暖的心情。

D.选文第⑲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食材的便宜,突出了母爱的无价。

(6)选文给我们很多启示,请试着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写出来。  。(3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破解十面“霾”伏

一。运动篇

陈成亮

①雾霾天到底要不要运动?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感到困惑,甚至有人认为,宜静不宜动。其实,通过适当运动可以提高人体抵抗雾霾的能力,每周3﹣5次、每次30﹣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心肺耐力,主要表现为人的呼吸会越来越深,心脏会跳得越来越慢,而每次供给人体的血液越来越多,身体燃烧脂肪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代谢速率会提升,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和组织细胞的更新速度得到提升﹣﹣其中包括免疫力的提升、肝脏等器官对有毒物质的清除能力的提升。因此,雾霾天更要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②雾霾天去哪儿运动?主流观点均认为雾霾天气应减少户外运动、减少户外运动没有错误,为此应把阵地转移到室内。室内的场地包括家庭、办公室、健身房等。如果想运动,其实不在乎什么场所,即便是在家里休息,也可以利用家里的家具、炊具、清洁用具等进行

锻炼,比如双手提着装满水的双耳锅做负重蹲起、肱二头肌弯举、直立硬拉等;在公司上班工间休息时,做弓步蹲起、高抬腿、扶住椅子后抬腿、靠墙蹲等;在健身房健身,选择将更丰富,几乎没有不适合的。

③雾霾天有哪些好的运动方式?有的人用来运动的时间可能很短,每次也许只有20分钟左右。该怎么办呢?美国运动医学会( ACSM)在2013年末发布了“2014年全球健身趋势调查报告”,通过对规律健身人群的大规模调查,发布了2014年热门健身项目的预测结果。其中,高强度间歇运动高居榜首,它包括短暂的爆发性运动和短时间的休息恢复期,不断重复多组,这种运动方式的运动时间每次通常不超过20分钟。这些高强度间歇运动,如俯卧撑、原地高抬腿,15分钟的健身效果堪比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跑步、单车)30分钟的健身效果。这些效率高、效果好的高强度间歇运动会涉及力量训练,能大大提高人体肌肉质量,特别适合青少年。

④让人惊喜的是,高强度间歇运动后,人体消耗脂肪的能力就会得到明显提升,而且这一提升作用会持续12﹣24小时。因此,在运动之后,骨骼肌是燃烧脂肪的重要阵地,这对于减肥者是一个福音。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非专业运动员来说,这种高强度间歇运动每周不要超过5次,每次不要超过50分钟,否则易造成肌肉损伤。

⑤雾霾天虽然横行,也要坚持运动,做个快乐健康的运动达人。

【相关链接】

借由雾霾的相关报道,相关部门还推出了“防霾健身武术”。防霾最好的方法还是减少吸入,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减少开窗,尤其是避免雾霾天去室外运动。如果选择传统的锻炼方式,可以选择适合在室内进行的项目,比如适合老年人的武术、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功法。通过展肩扩胸,藏头缩颈等动作,达到吐故纳新,增补肺气的功效,对于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当然,这些运动都属于中等强度的运动,最好每次要达到30分钟以上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选自《医食参考》2015华第1期,有删改)

(1)请概括文章的说明内容。

(2)请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

这些高强度间歇运动,如俯卧撑、原地高抬腿,15分钟的健身效果堪比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跑步、单车)30分钟的健身效果。

(3)请分析第④段加点词语的作用。

高强度间歇运动后,人体消耗脂肪的能力就会得到明显提升

(4)寒假期间,小方同学所在的城市遭遇了雾霾天气,正在备战中考、时间紧张的他和退休在家的爷爷应该如何合理安排运动?请结合文章及相关链接的内容填表说明。

运动地点

运动次数/周

运动时间/次

运动方法

小方

  

5次

  

  

爷爷

  

  

  

中等强度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亮总是从自己的窗边开始的

佚名

①天亮总是从自己的窗边开始的。

②初听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还不太理解。

③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那年月,尽管父母从早到晚辛勤劳作,日子还是过得非常紧巴。我们住的是四面透风的木屋,每天只要太阳一出来,一定首先光顾我的床头,毫不吝啬地将刺眼的阳光洒在我的床上。可那个时候,我一点都没有被阳光沐浴的快感。我一直想离开这个木屋。

④父母生养了我们姐弟三个。为了让我和哥哥能够上学,大姐早早就抛下她心爱的书包,和父母一起种地耕田,可是供我们兄弟二人读书的费用还是无法攒够。我初中毕业时,考取了县里的重点高中。我回家把喜讯告诉了父亲,原以为他会像我一样兴奋,谁知他却沉下了脸,默不作声。我无法读懂父亲的表情。哥哥刚刚高中毕业,高考以几分之差名落孙山,又找不到工作。几年来,我们兄弟已经把家里都榨得干瘪了。

⑤抽完一袋水烟,父亲干咳了一阵,差点喘不过气来。一会儿,他头也不抬地说:“迹是读师范吧,读师范不用交学费。”我感觉得到,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有什么东西哽在他的喉咙里。此前,我曾经跟父亲说过,我要读高中,考大学。当时,父亲只是说,看情况,尽力吧。我以为父亲答应让我读高中了。谁知道,在我尽力考上高中之后,他却说出这样的话。A我不说话,静静地站在他的身后。父亲终于稍微把头抬起,可能是想看我是否已经走开。当我的目光与父亲相遇的一刹那,我惊呆了。我分明看到父亲的眼里满是泪水。一个从来不把困难当困难的汉子,竟然在自己儿子面前,流下了如此无助的泪水!B我再也说不出话

⑥开学的时候,我背着一只破旧的木箱,独自一人走进了师范学校的校门……

⑦四年的师范校园生活,父亲那盈满泪水的眼,始终在我的身后注视着我,促使我更加努力。不敢有一丁点马虎。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了。我充满信心地到县里报到。凭我的能力和成绩,是完全可以被安排在县城学校的。可等到分配方案下来的时候,我却被安置回村里的小学,被告知遵照的是生源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我原来真的是被安排在县城的,可又被别人顶替了,才有了那个堂而皇之的“原则”。

⑧想到大学梦的遥不可及,县城学校的工作又被人顶替,我悲伤至极,可又无可奈何。

⑨父亲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回就回吧,有什么不好呢?”稍顿一下,父亲又说:“该是你的,总是你的。”阳光穿过木屋的木篱缝隙射进来。父亲看着那一束束亮汪汪的阳光,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天亮总是从自己的窗边开始的。”当时,我并不太在意父亲这句话。也听不懂父亲所说的话的意思,只觉得父亲在自欺欺人。

⑩在村里小学教书,虽然心有不甘,但想想父亲那么多年来勒紧裤带,从来不曾有过任何怨言,也就释然了。我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对得起父亲,对得起含辛茹苦养育我的人。我一心扑在教学上,简直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教学之余,我仍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梦想。上千个夜晚从未放弃灯下苦读。三年后,我终于通过自考捧回了沉甸甸的大学本科文凭,圆了我的大学梦。此时,父亲开朗的性格又回来了。每次我回到家,他都套有一搭没一搭地说:“找到你该去的地方了吗?”我听出父亲所说的话的意思了,他是警告我、鞭策我,要我更加努力。

⑪因为工作出色,我被调到县初中任教。斗转星移,寒来暑往,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圆了他们的青春梦想,也成就了越来越优秀的自己。当我站在“省优秀教师”的领奖台上,台下掌声如潮水般响起……那一刻我知道,所有的苦难、挫折都在汗水的浇灌下开成了花朵。

⑫“天亮总是从自己的窗边开始的。”父亲的这句话,我现在觉得很有道理,我终于明白;阳光永远是最公平、最无私的。谁早起谁就早拥有;谁要是不愿睁开眼睛,谁的天就永远不会亮堂。

(选自《读者文摘(大全集)》2016版,有删改)

(1)请梳理文章第④段一第⑪段的情节。

  

  

③“我”通过自考,取得了大学本科文凭。

  

(2)请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3)请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我们住的是四面透风的木屋,每天只要太阳一出来,一定首先光顾我的床头,毫不吝啬地将刺眼的阳光洒在我的床上。

(4)请分析第⑤段中A、B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A我不说话。

B我再也说不出话。

(5)请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几年来,我们兄弟,已经把家里都榨得干瘪了。

②才有了那个堂而皇之的“原则”。

(6)请分析第⑫段的作用。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人之“让”

①汉代有一个名叫陈嚣的人,他家的地和邻居纪伯家的地一道竹篱笆为界。晚上,纪伯偷偷地将竹篱笆往陈嚣地里移,为的是扩大自家的地块。陈嚣察觉后,非但没有和邻居争执,反而将篱笆再往自己一方移了一丈。纪伯见了非常惭愧,不仅归还所占土地,而且也将篱笆往后移了一丈。这就是史书上说的“拔藩益地”的故事,它所赞美的,正是古人“让”的精神。

②古人说“先人后己谓之让”。换言之,“让”就是在与人交往时,要先替别人着想;如果双方有利益冲突,也要先考虑别人的要求。打开中文辞典,可以发现很多和“让”关联的词,如“礼让”“谦让”“忍让”等。可以说,“让”是古人为人处世的方式,也是一种思想观念。

③古人讲究“让”,首先出于对礼数和德行的考虑。《康熙字典》引诸典籍称:“让,礼之主也。”“让,德之基也。”还有“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上述“拔藩益地”的故事,正是体现了“礼”和“德”为“让”之根基的思想:一件原本可能起争端的事,由于陈嚣的先“让”,变成互相谦让,结果是双方都表现出君子的风度,不仅维护了“礼”,也做到了“义”。所以当地太守特意刻“义礼”二字在石上,以表彰陈嚣的高尚品德。古人讲究“让”,正是因为它是一个人礼数和德行的美好的体现。

④古人践行“让”,主要依赖能“忍”的气度和品格。能“忍”方能“让”,古人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新世说》记载,曾国藩年轻时,曾就读岳麓书院,当时他和某人同居一室。此人偏执暴躁,见曾国藩将书桌置于窗户边,便说挡了他案头的光线。曾国藩二话不说就挪走了。曾国藩半夜读书,此人又说打扰了他的睡眠,曾国藩马上改为默读。曾国藩在对方对他发怒时一忍再忍,并几番让着此人,正显示了“让”所包含的能忍的气度。这种气度是一个成大事者必备的品格。正因为有此气度、后来曾国藩带兵打仗才能够做到“从容”,遇到不利和挫折也没有“太息咨嗟之状”,是能“镇安朝野”之人。由此看来,“和为贵,忍为高”“忍得一时之气,可免百日之忧”“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大事不成”,这些俗语早已化作中国人行动的指南

⑤古人追求“让”,往往秉承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计较得失、宠辱不惊的思想。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句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这一思想的代表,历来都受到推崇。

⑥古人选择“让”,其实源自“惟谦受福”的观念。《尚书》中说:“满招损,谦受益。”用在处理人与人关系和矛盾时,可以理解为“吃亏是福”。前述典故中,陈嚣“让”在先,得到的是别人“让”于后的结果,这就是最好的回报,是“福”。“让”体现的是大智慧。

⑦孟子说:“无辞让之心,非人也。”儒家认为“让”是“善”的一种形式,人性里天生就有“让”的种子,人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培育,使“让”的观念在人的心灵中枝繁叶茂。因此,今天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古人“让”的思想精髓,把“让”作为日常为人处世的标准,使这种高尚的德行成为社会主流。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开头写“拔藩益地”的故事有什么好处?

(3)简述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选出下列不适合充当选文事实论据的一项  

A.赵国大将廉颇对上卿蔺相如不服,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退让,廉颇知道了非常后悔,负荆请罪,留下了“将相和”的佳话。

B.吴越争霸中,越国不敌强大的吴国,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打败吴国,取得了胜利。

C.古代安徽桐城有个叫张英的人,家人与邻居因为围墙起争执,张英写信劝说家人让出三尺,留下了“六尺巷”的美谈。

D.春秋时期,鲍叔牙为了齐国的强大,将管仲推荐给齐桓公,并将相位让给管仲,从而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