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民主与法制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的代议制民主不同。在雅典,城邦的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选举权、发言权和表决权,这是直接民主。而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议会或国会),来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主权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的“间接民主”也是“民主”。
——改编自《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材料二 英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美国: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法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众议员议员用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
德国: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第5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第17条:“皇帝有权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
——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古代 “直接民主”的典型代表是古代希腊哪个城邦;该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并从形式上比较近代西方民主制与古希腊民主制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分别出自英、美、法、德的什么法律文献?
(3)综合上述材料,以英、美为例指出近代代议制的政体类型; 并概括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球化和美国世纪》一书把美国人推动的全球化历史,分时期进行了论述。他们宣称,1898~1913年是美国人把英国人曾经统治的世界进行美国化的时期;……1929~1939是美国式全球化受阻碍的时期:……1947~1957年是美国通过遏制和消耗苏联而艰难推行全球化的时期;1958~1986年是美国推行迫使世界转型政策的时期;1986~1995年是美国推行自由和自由贸易成功的时期;1995年后是美国全球化大扩展和美国全球化新千年世界到来的新时代。
——据李世安《全球化与全球史观》整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8年之前英国能够统治世界的原因。
(2)1929~1939年,美国式全球化受到何种阻碍?美国如何应对?
(3)1947~1957年,美国为遏制苏联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何种影响?
(4)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全球化历史由美国推动”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史家以为,天下者,君主一人之天下,故其为史也,不过叙某朝以何而得之,以何而治之,以何而失之而己,舍此则非所闻也。
——梁启超《中国之旧史》
材料二李大钊科学地阐明了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应当“承认经济关系在社会全结构中是其基址,承认经济在整个的文化生活中是比较重要的部分。”
——据《史学思想史讲义》(1920年)
材料三以西方年鉴学派的“新史学”为代表,人们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关注长期存在的社会深层结构与趋势,掀起了一场“眼光向下”的学术革命。在中国,受这种观念影响的史学实践只是在近20年中才取得较大进展。
——赵世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与整合的历史观》(2001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中国“旧史”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李大钊的史观受何思想影响?简要分析李大钊的史观形成的背景。依据这一史观,谈谈民国初期经济发展对政治变革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史学研究的重点是农民起义和工人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分析“新史学”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眼光向下”的史学有较大进展的原因。
学习历史要关注文明演进中的重要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方面唐和宋之间起了变化, 这就是中古和近世的差别……首先, 从政治上讲, 是贵族政治的衰落, 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与此同时……选用官吏的方法, 由从贵族阶级中推举一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
——摘编自李庆《关于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等
材料三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30年新政的得失,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另外一方面,《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等
(1)指出材料一中“政治混乱”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韩非有关“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变革”在政治方面的反映。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市”有哪些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二战后,德日两国对待战争的态度截然相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0年时任德国总理的勃兰特访问波兰时,曾当着来自全世界的记者面,在华沙犹太人居住区纪念碑前长跪不起,换来了世界人民对德国人民的谅解。但是,我们不仅没有看到日本政府做出类似的反省,我们倒是看见了日本政府的首脑小泉带头参拜供奉有二战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在日本,甚至有人试图篡改教科书中关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内容。日本政府的态度以及日本右翼势力影响,必然造成日本国民普遍回避提及侵华战争。
(1)据材料概括德日两国对二战的不同态度。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持此态度的主要原因。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今试举卢梭民约之大经大法而列之:(甲)民生而自由者也,于其群为平等而皆善,处于自然,则常如此……(丙)群之权利,以公约为之基;战胜之权利,非权利也。
——严复《<民约>平议》
(1)材料一中严复认为卢梭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材料二卢氏(卢梭)之言,药也;伯氏(卢梭学说反对者)之言,粟也。痼疾既深,固非恃粟之所得瘳(病愈)。然药能已(治愈)病,亦能生病,且使药证相反,则旧病未得豁,而新病且滋生。故用药不可不慎也。
——梁启超《新民丛报》(1903年)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实际,如何理解梁启超“用药不可不慎”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