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大范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举世瞩目变化的是
| A.建立深圳特区 | B.开发上海浦东 |
| C.开放沿海城市 | D.加入世贸组织 |
清末工商业政策的变化:由“官方控制”的模式到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管理方式,从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到实行新工商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发展近代工商业。清政府调整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 A.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
| B.鼓励民族企业与外国企业展开竞争 |
| C.挽救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局 |
| D.摒弃“重农抑商”政策 |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不久很快陷入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波浪形态 |
| C.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
| D.官僚资本的形成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 A.与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
|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
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了漫画《三毛流浪记》,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种外国商品来自( )。
| A.日本 | B.英国 |
| C.美国 | D.苏联 |
下图《公告》反映了( )。
| A.国民政府苛捐杂税的增多 | B.日本“委托经营”的加强 |
| C.官僚资本加强了经济垄断 | D.美国扩大了在华经济特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