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节选《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伏息:平息。②子瞻: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字;杖策:拄着拐杖。③乱流:横渡江水。④闻:听,听到。⑤幅巾:古代男子用绢束发。⑥劳:慰劳。⑦意适:心情畅快。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自非亭午夜分                   (2)虽乘奔御风
(3)哀转久绝                      (4)故渔者歌曰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春冬之时则以钳搏之
B.不以疾也贻以金钗
C.则素湍绿潭又留蚊于素帐中
D.或王命急宣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
闻 子 瞻 至 幅 巾 迎 笑 相 携 徜 徉 而 上。
写出子瞻“意适忘反”留宿在山上的原因。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傅说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于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然后能改(过:过去)

下列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心志 B.困于心衡于虑后作
行拂乱所为出淤泥不染
C.舜发于畎亩 D.故天将降大任斯人也

宋何罪有贤材人远矣
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加线的字。
(1)余幼时即学() (2)不敢稍逾约()
(3)右备容臭() (4) 略无慕艳意()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第一自然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
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字数在50个以内)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苏秦谓齐王曰齐秦立为两帝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王曰:“尊秦。”“释帝,则天下爱齐乎?且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宋之利也?”对曰:“夫约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代赵,不如伐宋之利。故臣愿王明释帝以就天下,倍约傧秦,勿使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夫有宋,则卫之阳城危;有淮北,则楚之东国危;有济西,则赵之河东危;有阴、平陆,则梁门不启。故释帝而贰之以伐宋之事,则国重而名尊,燕、楚以形服,天下不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易尊’者也。愿王之熟虑之也!”
注释:帝:帝号
解释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则梁门不()(2)愿王之虑之也()
请你试着读一读下列句子,看哪些字的后面需要加上标点符号,在相应的位置上用“/”线标示出来。
苏 秦 谓 齐 王 曰 齐 秦 立 为 两 帝 王 以 天 下 为 尊 秦 乎 且 尊 齐 乎
苏秦要齐王放弃帝号的理由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本文出自《战国策》,由于齐王听信了苏秦的话,最终造成了‘五国伐齐’,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下列各句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晶晶如镜之新开/徒步则汗出浃背 B.于冰皮始解/冻风
C.冻风时/属予文以记之 D.未百步返/饮少

翻译下列句子。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气的恶劣使得作者“□□□□”,这种压抑激发了作者的出游的热情,等待“□□□”,他就偕数友飞出城门,来到郊外。山光水色,柳条麦田,以及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无不展现出早春的精致。(用原文语句填空)
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写法。这样的写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
B.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例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这种夸张的手法,使得形象鲜明如画。
C.文章把静态的,无生命的山色,比作动态的有生命的美女梳洗罢秀发的始掠,准确传达出春天所特有的温和明媚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D.文中充满了作者疏放不羁的精神,他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对官场的厌恶,是个性的张扬和抒发,他是一个漫步郊原的孤独者,“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感受着自然的可贵。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水清冽( )(2)佁然不动()
(3)往来翕忽( )(4)悄怆幽邃()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选自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B.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
C.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D.从“似与游者相乐”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宁静幽雅,清新自然的。

《小石潭记》短短一百余字,向来以笔简意丰为人称许。清代学者何义门评点文中“闻水声,如鸣珮环。”一句说道:“水激石而成声,一句中将下两层都暗领。”意即此句明写水而暗写石,言简而意丰。请你任选文中一句,用精辟的语言点评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法。
我选择:
评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