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项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撮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1x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特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
人: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下面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A.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 | B.援疑质理(提出) |
| C.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 D.腰白玉之环(腰配) |
下面四个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②当余之从师也 |
| B.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②贤于材人远矣 |
| C.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可远观而不可先玩焉 |
| D.①以中有足乐者②以塞忠谏之路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属临别赠言。 |
| B.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
| C.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
| D.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选文有改动)
〔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诫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非知其姓与名也()
(2)千不得百焉()
(3)夫不具司马迁之志()
(4)则几乎罔矣()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知之难乎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 B.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 其如土石何? |
| C.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 D.而欲知屈原之志温故而知新 |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是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4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关?"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羡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令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1. |
对邹忌的讽谏艺术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2. |
对"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3. |
对选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4. |
对选文中人物对话的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承拙斋家传
张惠言(清)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先生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偈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以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圃。保吾天,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己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教之也。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①偈武: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图画改订诗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九试于乡,不得举(2)客有至者,则延入
(3)常语学者曰(4)于身心何所益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2)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3)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小题。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①之之谓义,由是而之②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③为仁孑孑④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节选自韩愈《原道》)
【注释】①宜:合宜,恰切。《礼记·中庸》:“义者,宜也。”②之:往。③煦煦:和蔼可亲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④孑孑(jié):谨小慎微的样子。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博爱之谓仁(2)老子之小仁义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彼 以 煦 煦 为 仁 孑 孑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与自己所说的“道德”含义是否一致,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回答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结合选文的文体特点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