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选文有改动)
〔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诫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非知其姓与名也 ( )
(2)千不得百焉 ( )
(3)夫不具司马迁之志 ( )
(4)则几乎罔矣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知之难乎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B.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 其如土石何? |
C.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D.而欲知屈原之志温故而知新 |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是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
[三]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尝①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②。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③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④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⑤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⑥其脑,果腹而去。
注:①尝:曾经②而势稍不及,及:到,到达。③若将,若:好像。④待:防备。⑤飙:像疾风一样。这里指迅速。⑥盬(gǔ:)吸饮。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公将鼓之: ⑵再而衰:
⑶如是者三四次:⑷果腹而去:.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
⑵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⑤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甲文中鲁国军队抓住有利时机克敌制胜是在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之时,乘其不备,置蛇于死地。
.甲文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什么启发?
甲乙两文说明的一个共同道理是
。
[三]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乙】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微斯人,吾谁与归()(4)暂凭杯酒长精神().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甲、乙两文作者都有相同的境遇,那就是都遭受了贬谪的痛苦,但是他们的思想积极乐观,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主要表现在(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甲文:
乙文:.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那么你将会如何面对呢?(3分)
(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俟其欣悦()(2)媵人持汤沃灌()
(3)同舍生皆被绮绣()(4)腰白玉之环().翻译下列文言语句的意思。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请概括。
我的概括:.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我的感悟:.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我的看法:
[三]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加:(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3)不以物喜以:(4)是进亦忧进:.翻译下列句子。
(1)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甲】文中的“本心”是指
“古仁人之心”在【乙】文中的具体体现是.【乙】文中的“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请你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人物呢?
答: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 、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词语理解。(6分)
(1)解释下面划线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②公问其故()
③望其旗靡() ④公输盘诎( )
(2)请选出划线字与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克己奉公 B.克敌制胜____
②例句:以牒为械 A.为民请命 B.下不为例____、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虽杀臣,不能绝也。、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