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解释下面加点字。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 (2)人皆吊之 吊:
(3)居数月 居: (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 翻译下面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本则寓言的寓意是: 成语“ ”就出自这个故事。
联系到我们的学习,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私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便宜:对国家有利的事 |
B.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方:比作 |
C.然少蕴藉然:可是,但是 |
D.若是者是:判断动词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填空。
⑴第五伦奉公无私,作者用极其简练的笔墨写了两件事: 一是“ ”;二是“ ”。(用原文填空)( 2分 )
⑵“时人”认为第五伦毫无私心,而他却主动说出并承认自己在 和 方面还有私心,这是用 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②所以:是为了。③鸱枭(chī xiāo):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
C.凌忽长者,轻慢同列(轻视) |
D.人疾之如仇敌(疾病) |
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入见见人读数十卷书 |
B.恶之如鸱枭死亦我所恶 |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人疾之如仇敌 |
D.虽不能察,必以情如此以学自损 |
对两个文言语段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记述曹刿询问和批驳鲁庄公的看法,最后得出抓准战机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
B.【乙】文告诉我们,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千万不要傲气。 |
C.【乙】文“如此以学自损”中“此”指代的内容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
D.【甲】文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曹刿深谋与远见,【乙】文通过所谓读书人的行为表现,写出其鄙陋与短见。 |
(二)(2015年中考浙江丽水卷)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行道之人弗受()
⑵妻妾之奉()
⑶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箪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
B.万钟于我何加焉。既加冠。 |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吾妻之美我者。 |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哪类人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乡人曰其真不知马也 |
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C.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大王加 惠,以大易小,甚善 |
D.公问其故马无故亡而入胡 |
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请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物有哪些特点。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⑴云归而岩穴暝暝:
⑵野芳发而幽香芳:
⑶杂然而前陈者陈: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欲信大义于天下 |
B.而年又最高而其主不能守 |
C.名之者谁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
D.醒能述以文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句:
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句: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然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