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加点词。
(1)便还家(        )              (3)阡陌交通(          )
(3)屋舍俨然(        )              (4)无论魏晋(          )
完成下列题目。
(1)翻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              ,出自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美好的境界的一个成语是                  。                                                       
本文中作者虚构的美好境界就是作者的理想,你认为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惠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 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万事莫贵于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故患有所不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不若手足之贵也   

子冠履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非独贤者有 心也

亦不可以已乎

B.所欲有甚 生者

万事莫贵

C. 不为苟得也

必不为。何

D.所识穷乏者得我

呼尔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

(4)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2017年7月6日,来自哈尔滨的侯爽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在高空中同闹事乘客搏斗,维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员的安全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⑤

(5)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   "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   "的观点。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五泄①水石俱奇绝,别后三日,梦中犹作飞涛声,但恨无青莲之诗、子瞻之文,描写其高古濆薄②之势,为缺典耳。石壁青削,似绿芙蕖,高百余仞,周回若城,石色如水浣净,插地而生,不容寸土。飞瀑从岩巅挂下,雷奔海立,声闻数里,大若十围之玉,宇宙间一大奇观也。因忆《会稽赋》有所谓"五泄争奇于雁荡③"者,果尔, 雁荡之奇,当复如何哉?

暮归,各得一诗。余诗先成,石篑次之,静虚、公望、子公又次之。所目既奇,诗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是何等语。时夜已午,魈呼虎号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袁宏道《袁中郎随笔•五泄二》

【注】①五泄:位于浙江省诸暨市西北世。泄,瀑布。②濆(pēn)薄;濆薄,冲激,激荡。③雁荡:山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泠作响

②高百余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猛浪若   

②蝉则千 不穷   

③横 上蔽   

④但 无青莲之诗   

⑤为   

⑥石色如水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雁荡之奇,当复如何哉?

(4)两篇文章同为山水小品文,它们在主旨上有何异同?

【甲】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相梁》)

【乙】

惠子谓庄子曰:" 魏王贻我大瓠 之种我树之成而实 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 无所容。非不呺然 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 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为洴澼 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 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 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 ,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 也夫!"

(《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瓠(hù):葫芦。②实:结的葫芦。③瓠落:很大很大的样子。④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⑤掊(pǒu):砸破。⑥洴澼(píng pì):漂洗(丝绢)。⑦鬻(yù):卖,出售。⑧裂:划分出。⑨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⑩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谓惠子曰(或:有人)

B.搜于 中三日三夜(国:国都)

C.善为不 手之药者(龟:皮肤受冻开裂)

D.吴王使之 (将:将领)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①聚族而谋曰

②长跪 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B.于:①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②使人之所恶莫甚 死(《鱼我所欲也》)

C.以:①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②此独 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为:①我世世为洴澼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 用者(《陈涉世家》)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第一反应庄子是来争夺相位的,于是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惠子的举动也表现出庄子的过人才能。

B.甲文中庄子讲鹓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一朝得志,便仗势欺人,为所欲为的丑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

C.乙文中惠子用大葫芦盛水浆,一不小心,葫芦掉地上摔烂了,惠子觉得自己不善于使用大东西。

D.乙文揭示出一个道理:同样的东西,由于眼光和见识不一样,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

(4)给乙选文画线句子划分节拍。(划两处)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5)翻译句子。

①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   

②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扬雄,宇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雄尝好辞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

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

於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桓谭曰:“今杨子之书文意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

【注】①耆:通“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③湛:通“沉”,使沉没。④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⑤耆老:年寿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清静亡为

通“无”,没有

B.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

奇:对……到惊奇

C.而雄三世不徙官

徙:迁移

D.而论不诡于圣人

论:观点

(2)将文中画线句了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②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

(3)扬雄作为大儒,备受推崇。《陋室铭》和本文都推崇他的什么品德?本文中扬雄还有什么突出之处受人推崇?请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

【乙】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其两膝相   

②如有所   

③两 战战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启窗

百千人大呼

B.佛印 类弥勒

群响毕

C.中轩敞者

中峨冠而多髯者 东坡

D.高 二泰许

历历数也

(3)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   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运用   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5)【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