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回答下面各题。图中湖泊的①②③④四地地形最为平坦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能欣赏到瀑布景观 | B.图中最高处海拔为550~600米 |
C.受副高影响,7月河流流量全年最小 | D.乙处位于山脊(分水岭) |
图为“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15~16题。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总人口增加 |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
D.城市工业部门更齐全 |
影响图中大型商场的布局因素最主要是
A.位于市中心的位置 | B.交通通达度高 |
C.临近工业区 | D.位于住宅区内 |
表为“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据此完成13-14题。
城镇人数(万人) |
城镇人口比重(%) |
|||||
2000年 |
2010年 |
年增长率(%) |
2000年 |
2010年 |
增长百分点 |
|
苏南地区 |
1467 |
2288 |
4.54 |
59.6 |
70.3 |
10.7 |
苏中地区 |
636 |
917 |
3.73 |
37.7 |
56.0 |
18.3 |
苏北地区 |
983 |
1533 |
4.54 |
31.2 |
51.5 |
20.3 |
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
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
苏北地区为提高城市化水平,可采取的措施是
A.兴建卫星城镇,增加城市人口容量 |
B.扩大城市用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
C.调整行政区划,提高城市人口比重 |
D.加快产业发展,繁荣区域社会经济 |
图5为不同人口增长方式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规模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唯一指标 |
B.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 |
C.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方式属于甲方式 |
D.乙人口增长方式不会出现人口问题 |
因放开对东欧国家劳工移民的限制,德国人口2011年将出现9年来首次上升。目前德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22.7%。读图4,完成10-11题德国的人口增长现状符合图中的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导致东欧国家大量移民德国的因素是
A.家庭婚姻 | B.政治 |
C.难民 | D.经济 |
常住人口指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居住半年以上),它包括户籍人口、常住本地的外地人口和户口待定人口。图3、表1为我国某市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该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1%。据此完成8~9题。下列有关表1数据变化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性别比变大是因为自然增长率低 |
B.常住人口的增长率较高是因为出生率高 |
C.户均人口数减少是因为人口死亡率的上升 |
D.农村人口比重减小是因为外来人口主要流向城市 |
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0~14岁人口比重明显减小,可减少幼儿教育经费投入 |
B.15~59岁人口比重明显提高,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
C.60岁以上人口数量增加最多,说明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
D.人口平均年龄下降明显,导致环境压力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