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7分 )正确的经济政策引领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少数领域里,大企业的突然出现对美国传统的企业精神是一次巨大的威胁。更为可怕的是哪些新兴的大公司在政治上的权力是史无前例的。他们的游说人员在华盛顿比比皆是;无论是国会山的哪个大厅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饭托拉法》,宣布“任何垄断、企图垄断或与他人联合、勾结进行垄断洲际或国际间贸易的人”为罪犯。
——《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材料二   在国民收入中,1956年同1952年相比,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比重由19.1%上升到32.2%,集体所有制经济由1.5%上升到53.4%,公私合营经济由0.7%上升到7.3%,而私营经济则由6.9%下降到0.1%以下,个体经济由71.8%下降到7.1%。前三种合计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达92.7%。其中社会主义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已达98.8%。
材料三   当小岗村是十八户农户“趁着夜色,走进那座破败的农家茅屋时,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普通的冬日夜晚, 其实正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黎明”,是他们“催生了中国农村的一轮大变革,……”因此,“他们的名字,也将自此载入史册”。
——陈桂棣,春桃《小岗村的故事》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托拉斯出现的背景以及《谢尔曼反托拉斯法》颁布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3)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带来的“中国农村的一轮大变革”有何深远意义?在当前形势下,小岗村如何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秋战国是后人津津乐道的人性解放时代,思想自由时代。然而被人们忽略的是,这个时代又是大一统思想的成熟阶段,君主专制制度的奠基阶段。正是这个时代的改革运动,催生了秦始皇这样专横强大的专制君主。如果说春秋战国是中国的思想启蒙时代,那么它启的不是民主之蒙、科学之蒙,而是专制之蒙、迷信之蒙。因此,春秋战国时代不是中国上升的开端,而正是中国历史下陷的开始。
——张宏杰《被误读的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史与希腊史对比阅读笔记》
请运用古代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的观点。(要求:观点全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对监察人员的任用作了很多规定。在监察官的使用方面,“久则情亲而弊生,望轻而法玩。”“二周年一替”都是古人对监察官使用期限的认识和规定。并制定了《监察六事》、《巡按察六》、《设立宪台格例》、《互察法》等规定监察官的职责。西汉时御使大夫虽然是“三公”之一,但其秩仅为二千石,而另“二公”为秩万石;唐代,监察御使是正八品;宋元明监察御使为七品,也就相当于知县。……当然,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为封建专制统治者服务的,其局限性是很明显的。
——摘编自曹凯旋《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之借鉴》
材料二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对监察人员任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监察制度。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7分)

现代化是附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英国作为最早的现代化国家,其发展引领世界潮流,也给予各国经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4分)
材料二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切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时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4分)
材料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4分)
材料四中国自1840午开始的现代化进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
材料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表现。(3分)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的含义(3分);面对这种形势,我国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2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材料顾拜旦年轻时留学英国,他考察了英国教育和体育的现状,对那里学校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经常性的郊游十分赞赏,希望在法国各学校中也能设置体育课,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刻苦锻炼、强健体魄的精神。那时,他对法国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失利深感痛心,希望通过改革教育,增强民众体质,来振兴法国。
1875年至1881年间……他曾写道:“德国已发掘了奥林匹亚的遗址,可是法兰西为什么不能着手恢复她古代光荣的历史呢?”通过调查,他发现国际上各个体育组织之间充满了矛盾和混乱,对立情绪十分严重,体育运动日趋商业化。因而使他意识到,可以凭借古希腊体育的历史经验和传统影响,来推进国际体育运动,同时深切地感到,应该尽快地以古代奥林匹克精神,把现代奥运会创办起来,用“团结、友好、和平”的精神来指导比赛,以消除体育领域内存在着的种种混乱的不良倾向。
顾拜旦出版的著作主要有:《1870年后的法国史》《教育制度的改革》《运动的指导原理》《运动心理之理想》《英国与希腊回忆记》《英国教育学》《运动心理学试论》《竞技运动教育学》等一系列著作,提出了不少改革教育和发展体育的建议。
——摘编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
(1)根据材料,概括顾拜旦主张改革体育教育及创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要目的。(8分)
(2)根据材料,对顾拜旦进行评价。(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