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
诸侯国 |
与王室关系 |
地理位置 |
晋 |
姬姓贵族 |
山西 |
卫 |
姬姓贵族 |
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
鲁 |
姬姓贵族 |
山东南部 |
齐 |
功臣 |
山东北部一带 |
燕 |
姬姓贵族 |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
材料二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全国,王绾上书要求分封王子。时为廷尉的李斯等人反驳王绾等人的观点,认为分封会使天下动乱。实行分封制与否,可以说是外来客卿和本土宗室大臣之间的政治较量。
——黄栋法:《综论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选自《船山学刊》2009年第2期
材料三 今四海一家,廓然无事,收揽威权,正在今日,朝廷宜重而惜之不轻与。人谓如李唐季年使职或带相衔,初无分省实权。何则?既远阙廷,岂容别置省府。所以然者,盖亡金南渡后一时权宜,不可为法。
——王恽:《元贞守成事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初期面临的政治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及其影响。
(3)概括材料三的主旨。综述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发展趋向及其根源。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之花,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A:“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C:“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材料二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A、B、C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时期思想活跃的局面?
(2)材料五所示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思想理论?这一思想理论对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民主进程起了巨大作用,请概述其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学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发起的一场运动的名称。请概要指出这场运动的意义。
(4)材料四描述的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的哪一革命理论的实践?列举毛泽东集中阐述这一理论的三篇重要文章。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标志是什么?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英人于世界民族中,诚不愧为先觉,彼既认明王权不当绝对,即创为根本大法,使国中贤智,得所准据,以发抒其意气。
——章士钊《政本》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②材料二中的“根本大法”是指哪部法律?此后,以此为依据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政体?
③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④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哪些民主政治“新制度”。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阅读材料:
材料一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
——伯思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军方面却一事元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的祸殃。
——伯思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漫画:联合国秘书长交接
回答问题:
(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两大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有何不同?(6分)
(2)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4分)
(3)结合材料二和三,如何评价了联合国的作用?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4)从材料一、二和三中看,国联和联合国存在哪一相同的问题?分析其主要症结。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阿拉伯国家联盟会员国(埃及、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外约旦、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的总理和外交部长于1947年12月8日至17日在开罗召开了一次会议,发布了一项声明说:阿拉伯人“决心为反对联合国分裂巴勒斯坦的决议而战,并且遵照真主的意旨,决战至最后胜利”。
材料二
材料三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总统是战争的英雄、和平的英雄,他为和平而生,为原则而死。
——萨达特墓碑上的铭文
材料四他最后唱的歌是和平之歌,他把歌词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但是子弹射穿了口袋里的歌词。
——以色列外长佩雷斯纪念拉宾的讲话
回答:
(1)材料一的声明发表的背景是什么?这一背景导致了什么后果?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萨达特为什么被称为”和平的英雄”?他的行为有什么影响?
(4)佩雷斯为何如此评价拉宾?
(5)综合以上二、三、四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请你归纳以下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它往往后发制人,在两次大战前后期的态度都发生过从中立到参战的变化。
材料一 (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
——霍布斯鲍姆
材料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析上述态度的变化对两次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结合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谈谈你的认识。(若言之有据,条理清楚都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