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康有为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
——《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概述康有为和孙中山在追求民主道路上呈现的异同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去年是一战爆发一百周年,下列是某同学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分析,结合史实填写完整。
(1)两次世界大战不同点的比较


一战
二战
加速战争爆发的因素(各举一例)


战役(各举一例)


性质


胜利原因
协约国力量大于同盟国


(2)两次世界大战相同点的比较


一战
二战
战争爆发的因素相同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都改变了世界格局

两级格局
都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3)战争充斥着历史,当今世界依然存在很多导致战争的因素,如日本单方面购买钓鱼岛,引发中日之间的矛盾。结合所学,谈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皆越权力,视为非法权力。(2)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材料三:“人们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什么文件-2分?这个国家颁布这一文件的目的是什么-2分?它的颁布有什么标志意义-2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是什么文件-4分?它们分别是哪个国家什么机构制定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8分
(3)从这些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当时世界发展的趋势如何?-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清朝GDP(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近1/3,却被4000名英国“东方远征军”攻破虎门,当时英国的GDP只是世界的1/20,1895年大清帝国的GDP比日本高9倍,仍惨败于甲午战争。
——《环球时报》
材料二

材料三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大台阶,中国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近代史上清朝在历次对外战争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现状,其历史的转折点与材料二反映的史实有很大关系,结合材料二回答促进这个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3)三十年前,我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国内外有利因素主要有哪些?
(4)材料二和三分别概述了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那些伟大成就?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近代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归纳总结近代四次重大的探索。

梦想
重大探索
代表人物
探索层面
主要影响(意义)
自强求富梦

李鸿章
器物层面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变法强国梦
戊戌变法

⑤____层面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民主共和梦

辛亥革命
孙中山


新文化运动

思想层面
促进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西方步入近代的时间远远早于东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大约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末、。。。。。。从14世纪到17世纪,地中海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而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夺,则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本主义通过革命或者改革,相继在欧美国家和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1)依据材料,指出17世纪以前对资本主义产生起推动作用的历史事件或现象。
举出17世纪到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取得政权的典型历史史实。
材料二1793年,英国政府全权特使马戛尔尼来华、向清朝提出通商贸易的要求,乾隆帝以不合祖制为由予以拒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能,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材料二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就该政策的利与弊,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三 起自19世纪中叶的西学东渐过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然而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思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之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切入到文化心理层面———《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开端的标志及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器物”和“文化心理”而发起的两次运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