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成功与否需要同时满足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依据这一标准,属于成功的改革有( )
①宗教改革 ②阿里改革 ③王安石变法 ④东欧国家改革
|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① |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有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浅议西周分封制》 | B.《谈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与影响》 |
| C.《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他指的制度是
|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 B.唐代三省制度 |
| C.明代的内阁制度 | D.清代的军机 |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由六部分理朝政的举措是为解决
| A.地方割据问题 | B.丞相与六部尚书的矛盾 |
|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 D.挽救封建制衰落的问题 |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
| B.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
|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
|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 A.参加科举考试 | B.等待朝廷察举 |
| C.投笔从戎戍边 | D.投作官吏幕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