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72年2月1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3月6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设计者用汉字“友”把画面切割成五块: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观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Nixon’s China Odyssey(尼克松的中国奥德赛之旅)。作者的设计意图不可能是

A.尼克松与毛、周成为政治挚友
B.中美最高层终于打破坚冰开始交往
C.尼克松访华是一次冒险、开拓之旅
D.尼克松的访华具有划时代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以下关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师从柏拉图,创办阿卡德米学
B.著有《理想国》阐述其社会理想
C.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D.创建了逻辑论证系统“三段论”

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这表明()

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
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
C.“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
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

王阳明《泛海》诗云:“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从这首诗中不能体现的是()

A.王阳明淡然世间荣辱的洒然心态
B.王守仁的哲学观:“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来
C.思通万里,胸天三界,充满禅机理趣
D.格物致知,追本溯源

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
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D.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