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
|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国际联盟的成立是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种种努力的结果。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纪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
| A.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霸权的工具 |
| B.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 |
| C.美国与英法长期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 |
| D.苏联一开始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大大降低了国联权威性 |
对下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所示三个帝国在战争中都最终垮台 |
| B.主要反映欧洲战场东线的交战形势 |
| C.交战双方战后都被迫在战败的和约上签字 |
| D.战后该地区波兰获得独立,成为新生国家 |
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得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看来,……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材料中所提“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 | B.威尔逊的外交才能不够 |
| C.英法的反对 | D.美国的实力不够强大 |
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威尔逊的原则之所以能征服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 | B.人们厌战,渴望和平 |
| C.美国操纵的“国联”在欧洲影响深远 | D.“十四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的利益 |
“为使德国履行本条约之保障起见,凡坐落莱茵河以西之德国领土,自本条约实行起15年期间内均应由协约及参战各国军队占领”。这一条款应当出自
| A.《布列斯特和约》 | B.《四国条约》 |
| C.《慕尼黑协定》 | D.《协约各国和参战国对德和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