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材中某课的子目包括“走向联合的欧洲”、“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那么符合该课内容的标题应是
A.两极世界的形成 |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C.美苏争霸的演变 |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
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这说明了()
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 |
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
C.中国共产党维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 |
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 |
如图是中国1944年发表的一幅漫画,该漫画体现的政治立场是()
A.日本侵略者抹杀重庆国民政府 |
B.中国共产党揭露蒋介石的卖国政策 |
C.重庆国民政府内部反美势力的反蒋活动 |
D.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反蒋宣传 |
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1943年出版)一书说,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
B.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
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
D.以自由主义反对帝国主义 |
1933年,蒋光鼐、李济深等国民党将领与红军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935年,中共在《八一宣言》中呼吁各党派“兄弟阋墙外御其侮”;一二·九运动后中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上述信息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A.国民政府对日态度从妥协退让到坚决抗战 |
B.民族危机持续加重促使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
C.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加剧,反蒋派坚持抗日 |
D.国共两党由互相对峙、内战走向合作抗日 |
“径启者:兹附上广东银行大洋三百元支票一张,希如照收,即转湖南省党部毛泽东同志。此致中央执行委员会汪精卫”。与这一文件相符合的史实是()
A.中国共产党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
B.国民政府已经完成统一 |
C.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
D.国共合作开展抗日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