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
【注】①挟:倚仗。
(1)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交友观”的共同点。
(2)孔子和孟子“交友观”有所不同,请作简要评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逸园家传
姚鼐
张逸园君者,讳若瀛,字印沙。君为人慷慨强果,自其少时,里人皆异之矣。君始以诸生为书馆誊录,叙劳授主簿,借补热河巡检。热河今为承德府,君仕时,未设府、县,以巡检统地逾百里。岁为天子巡驻之所,四方民汇居其间,君以严能治办,奸蠹屏除。留守内监为僧者曰于文焕,君一日行道,见其横肆,立呼至杖之。于是热河内府总管怒,奏君擅杖近御,直隶总督亦劾君。上闻之,顾喜君强毅,不之罪,而以劾君者为非
其后为良乡知县,顺天府南路同知。有旗民张达祖,居首辅傅忠勇公门下,始有地数百顷,卖之民矣,久而地值百倍,达祖以故值取赎,构讼,经数官,不敢为民直。君至,傅忠勇颇使人示意君也,君告之以义,必不可,卒以田归民。畿南多回民,久聚为窃盗,不可胜诘。君多布耳目,得其巨魁,或亲捕之,凡半年,获盗百余。盗畏之甚,乃使一回民伪来首云:“有某人至其家,巨盗也。”及捕之至,即自首:“某案己所为盗,有赃在京师礼拜寺。”君使兵役偕之至礼拜寺,则反与哄斗。至刑部讯,以某案事与此人无与,以君为诬良,议当革职;既而上见君名,疑部议不当,召君,令军机处复问,减君罪,发甘肃以知县用。是时上意颇向君,然卒降黜者,大臣固不助君也。
在甘肃二年,尝为张掖复营兵所夺民渠水利,又以张掖黑河道屡迁,所过之田,为沙砾数百顷,而岁输粮草未除,力请总督除之。时甘肃官相习伪为灾荒请赈,而实侵入其财,自上吏皆以为当然,君独不肯为。其后为者皆败,于是世益推君
君引疾去甘肃,里居数年。君居里为园,时游之,名之曰逸园,言己不得尽力为国劳而苟逸也,故人以逸园称之。
【注】①同知:官名,清代为知府、知州的佐官。②礼拜寺:又名清真寺,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兼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叙劳授主簿,借补热河巡检叙:议叙
B.君一日行道行:行走
C.久聚为窃盗,不可胜诘诘:究办
D.岁输粮草未除输:缴纳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张逸园“慷慨强果”的一组是
①见其横肆,立呼至杖之②君告之以义,必不可③盗畏之甚
④君使兵役偕之至礼拜寺⑤力请总督除之⑥自上吏皆以为当然,君独不肯为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逸园为人慷慨强果,年轻的时候,乡里人就视他为不同寻常的人。在热河巡检任内,他严肃整治,肃
清了奸诈邪恶之人。
B.在顺天府良乡任内,张逸园因为整治回民窃盗有方招致陷害,尽管在皇帝的干预下免于处罚,但仍被发配到甘肃降职使用。
C.不经请示就用杖刑处罚做和尚的内监,勇于制止权贵门下的霸道行径,表现了张逸园坚决捍卫正义、敢于得罪权贵的高贵品质。
D.在甘肃,官兵侵占民渠,官员谎报灾情以达到贪污的目的,社会政治的黑暗可见一斑。张逸园退居乡里后,把园子命名为“逸园”,反映了他与现实的不相容。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封德彝,名伦,渤海郡人。初,萧荐封德彝于上皇,上皇以为中书令。及上即位,为左仆射,德彝为右仆射。议事已定,德彝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杜如晦新用事,皆疏而亲德彝,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会与陈叔达忿争于上前,庚辰,叔达皆坐不敬,免官。
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前世唯皇子及兄弟乃为王,自余非有大功,无为王者。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上以问封德彝,对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括疵,太为烦碎。”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对曰:“天下之务,当尽至公,善则从之,德彝所言,真得大体,臣诚心服,不敢遂非。”上悦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
贞观元年六月,辛巳,右仆射密明公封德彝薨。(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彝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隔阂
B.叔达皆坐不敬,免官因……而定罪
C.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差错、差失
D.何故不复论执执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皆疏而亲德彝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C.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它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天下之务,当尽至公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由于不满萧的独断专横,极力拉拢封德彝,最终使萧得罪了皇上而被免官。
B.上皇为了达到强大宗室、威震天下的目的,大事册封他的宗室,无论他们有功还是无功、年长还是年少。
C.封德彝认为当时没有值得推举的奇才,所以很长时间没有向太宗推荐人才,结果受到了太宗的批评而惭愧不已。
D.御史大夫杜淹之所以不和封德彝争辩该不该派“御史就司检校”的事情,是因为他认为封德彝深得大体,令自己心悦诚服。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封德彝,名伦,渤海郡人。初,萧荐封德彝于上皇,上皇以为中书令。及上即位,为左仆射,德彝为右仆射。议事已定,德彝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杜如晦新用事,皆疏而亲德彝,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会与陈叔达忿争于上前,庚辰,叔达皆坐不敬,免官。
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前世唯皇子及兄弟乃为王,自余非有大功,无为王者。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上以问封德彝,对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括疵,太为烦碎。”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对曰:“天下之务,当尽至公,善则从之,德彝所言,真得大体,臣诚心服,不敢遂非。”上悦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
贞观元年六月,辛巳,右仆射密明公封德彝薨。(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彝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隔阂
B.叔达皆坐不敬,免官因……而定罪
C.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差错、差失
D.何故不复论执执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皆疏而亲德彝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C.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它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天下之务,当尽至公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由于不满萧的独断专横,极力拉拢封德彝,最终使萧得罪了皇上而被免官。
B.上皇为了达到强大宗室、威震天下的目的,大事册封他的宗室,无论他们有功还是无功、年长还是年少。
C.封德彝认为当时没有值得推举的奇才,所以很长时间没有向太宗推荐人才,结果受到了太宗的批评而惭愧不已。
D.御史大夫杜淹之所以不和封德彝争辩该不该派“御史就司检校”的事情,是因为他认为封德彝深得大体,令自己心悦诚服。

阅读《论语》中的三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子钓而不纲,弋而不射宿。
(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
(2)上述材料层次清楚地体现了孔子的“仁”的思想,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岘山亭记欧阳修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传言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敬书也。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考自得之。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被:传播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汲汲:形容心情急迫
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待:凭借
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胜势:兵家争胜的形势
18.下列各组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 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不如因而厚遇之
C. 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 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下列句子中,补充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常倚荆州以(之)为重
君知名(于)当世
(史君中辉)又欲纪其事于石
D. 而(史君)袭其遗迹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碑记,是作者应襄阳知府史中辉之请而写的。文章略去岘山的自然风貌,而着重抒发由岘山这一名胜所引起的感想,这在碑记文中是别具一格的。
B.岘山是一座普通的山,但因为晋朝两位开国元勋羊祜、杜预曾在此与吴激战并最终平定吴国为晋朝立下大功而著名。
C.作者一向反对趋时邀誉,所以文章一方面肯定羊祜、杜预“垂于不朽”的功业,一方面对他们的“汲汲于后世之名”,也发出了“自待者厚”的讥评。
D.文章中说到襄人打算把史中辉的事迹刻在石碑上,以和羊祜、杜预的名字一样永远流传。作者是希望史中辉在政事上能更加有所建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