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量筒测液体密度)在“测酸奶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他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
D.向右移动游码 |
②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为37.4 g;接着把酸奶倒人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甲所示m1=________g;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人量筒中,如图乙所示,V奶=________cm3;则酸奶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_kg/m3。
③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雨的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密度。
小雨的实验过程是:①用天平测出小玻璃瓶(含盖)的质量m0 ;
②在瓶内装满水,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 m1 ;
③倒干净水,再往瓶内装满酸奶,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酸奶的总质量m2 ;
则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ρ=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同学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
(1)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排除故障,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
(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
接点上。
(4)测出AC间的电压,得出结论。
【交流与评估】
(1)小明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 ,为什么 ?
(2)方法改进后,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此实验在设计方案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改进方法
UAB/V |
UBC/V |
UAC/V |
2.4 |
1.4 |
3.8 |
小丽为小明表演了一个“水火相融”的小魔术。她先用一块透明的薄玻璃板,将桌子分割成甲、乙两个区域后,用一块不透明的挡板将乙区域分割成两部分。小丽在甲区域内放置了一个盛满水的烧杯,且里面浸没着一支蜡烛A,并在乙区域挡板后的指定位置放置蜡烛B。准备就绪后,小丽请小明坐在乙区域一侧的某点P(如图所示),并迅速将乙区域已准备好的蜡烛B点燃,在小丽一只手麻利地在小明眼前绕过的同时,另一只手悄悄地将挡板拉开一个缝隙MN。当小明沿着小丽的手指望向蜡烛A时,奇迹出现了:蜡烛A竟然在水中燃烧了!
请根据光学知识判定:小丽是怎样选取和放置蜡烛的?
(1)[选取蜡烛] 使蜡烛A、B满足的条件
[确定位置]在蜡烛A的位置确定后,不借助刻度尺如何确定蜡烛B的位置?
(2)请你依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解释,小丽悄悄地将挡板拉开的目的: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
(3)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4)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A和B分别是甲乙两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图C是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a图线所选择的装置应
是(选填“A”或“B”).
(2)图D是他们观察水沸腾(前/时)实验中出现的情景.
(3)现有丙丁两组同学在某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E所示.问a、b图象不同的原因是.
(4)当温接近90℃时,丙丁两组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在下面的小方格纸上画出的图象.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温度/℃ |
85 |
87 |
89 |
92 |
94 |
96 |
97 |
98 |
98 |
98 |
98 |
(5)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下列图象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 ( )
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当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º,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
(1)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实验序号 |
入射光线 |
入射角α |
反射角β |
1 |
AO |
50º |
|
2 |
CO |
40º |
|
3 |
EO |
20º |
(2)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