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课标1)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时 (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 ;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 (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 (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41% B.50% C.61% D.70%
某食用白醋是由醋酸与纯水配制而成,用0.1000 mol/L NaOH溶液准确测定其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以下为某同学列出的实验步骤(未排序),请回答下列问题。
A.分别向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注入NaOH标准溶液和待测醋酸至0刻度以上2~3cm |
B.调节滴定管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
C.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
D.用标准液清洗碱式滴定管2~3次;待测醋酸清洗酸式滴定管2~3次 |
E.用待测醋酸清洗锥形瓶2~3次
F.排气泡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把滴定管固定好
G.滴定管检漏,用水清洗所有仪器,备用
H.通过酸式滴定管向锥形瓶注入20.00 mL待测醋酸,并加入2-3滴指示剂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实验的原理。
(2)从上述实验步骤中选出正确的并按操作先后排序。你的实验顺序为:(用字母表示)。
(3)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甲基橙、石蕊和酚酞,你选择的指示剂是________,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实验后得到的数据如下:
滴定次数 实验数据 |
1 |
2 |
3 |
4 |
5 |
V(NaOH) /mL(初读数) |
0.00 |
0.20 |
0.00 |
0.10 |
0.05 |
V(NaOH) /mL(终读数) |
15.75 |
15.20 |
14.98 |
15.12 |
15.05 |
原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
(5)分析下列操作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用“偏低”、“偏高”或“不影响”填空。
①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充满溶液,滴定后尖嘴处有气泡_______;
②读取标准溶液体积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仰视________。
实验室常用Na2O2与H2O反应快速制取少量O2。用下面装置制取O2并演示Na在O2中的燃烧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漏斗中液体不断地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试管。试判断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是。
(2)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或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3)C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D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其作用是。
下图是我校实验室化学试剂浓硫酸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现需要480 mL 1 mol·L-1的稀硫酸。用该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可供选用的仪器有:
①胶头滴管;②玻璃棒;③烧杯;④量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硫酸时,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写仪器名称)。
(2)经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约为________mL;若将该浓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49%(填“>” 、“<” 或“=”)。
(3)对所配制的稀硫酸进行测定,发现其浓度大于1 mol·L-1,配制过程中下列各项操作可能引起该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
①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
②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经干燥
③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用蒸馏水将量筒洗涤干净,洗涤液转移到烧杯中
④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出
⑤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⑥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正放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为探究H2O2、SO2、Br2氧化性强弱,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i.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硫酸 |
A中有气泡产生,B中红棕色溴水褪色,C中有白色沉淀 |
ii.取C中沉淀加入盐酸 |
C中白色沉淀不溶解 |
iii.打开B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加H2O2 |
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 |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甲同学通过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2O2>SO2.
①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认为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②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在B和C之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
③iii中滴入少量H2O2没有明显变化.提出假设:
观点1:H2O2的量少不能氧化Br-
观点2:B中有未反应的H2SO3
为验证观点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4)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H2O2、SO2、Br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现用下图所示仪器(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的反应及生成气体产物的成分.
已知:①NO+NO2+2OH-=2NO2-+H2O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NO2:21℃、NO:-152℃
(1)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为(按左→右连接):A→C→→→B.
(2)关闭弹簧夹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①确认A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向D中通入过量O2,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没有装置C,对实验结论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得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