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科学家李森科发展了一种称为“春化处理一的育种法,并借助于浮夸和弄虚作假来推广。1935年,他在一次演说中声称反对春化法的科学家:“不管他是在学术界,还是不在学术界,一个阶级敌人总是一个阶级敌人……,之后他被任命为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院长。直到1964年,李森科主义才彻底丧失了在苏联生物学界的垄断地位。据此可知
A.李森科的科研成果有重要科学价值 |
B.苏联科学家缺乏学术争论的勇气 |
C.李森科主义是苏联农业落后的根源 |
D.意识形态一度干扰苏联科学发展 |
张履祥《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此现象主要反映了
A.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 B.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出现 |
C.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 D.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增强 |
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 B.田庄规模生产 |
C.个体农户耕作 | D.官府募民耕作 |
我国古代赋税制度主要是建立在人口和土地等项目的基础上,这表明
A.我国是人口众多土地广袤的大国 | B.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C.我国历代政权都重视农业的发展 | D.封建地主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
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这则引文反映了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艰苦 | B.剥削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
C.铁器牛耕得到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 D.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
下列引文中能反映出井田制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