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天皇的奏折中声称:“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材料二 “通往下关的中山北路上横尸遍地,挹江门被炮火打得千疮百孔,城门前到处是成堆的尸体。”“俘虏们在25公尺的城墙上排成一排,许多日本兵端着插上刺刀的步枪,齐声大吼,向俘虏们的前胸或腰部刺去,一个接着一个被刺落到城外去了。只见飞溅的血雨喷向半空,阴森的气氛,使人寒毛直竖,浑身战栗。”
材料三 新华社2000年2月23日电:日本右翼势力又在为军国主义招魂
一伙右翼分子23日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上演了一场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反华闹剧。他们打着“彻底验证南京大屠杀”的旗号,公然把南京大屠杀说成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1) 材料一当中的“满蒙”指哪里?它是何时被日军占领的?
(2) 近代史上,日本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3) 材料二当中提到了哪几种杀人手段?它发生在哪一年?由此你有何感想?
(4) 日军侵华暴行铁证如山,但日本国内却出现了一股否定战争罪行的逆流。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5) 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同胞,我国从去年开始把每年的几月几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国家公祭日?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界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联系不断加强的历史。请回答:
(1)一般认为,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于新航路开辟。简述新航路开辟在推进世界联系方面的作用。
(2)19世纪的两次工业革命从广度、深度上助推了世界联系的增强。试从生产力发展、交通通讯手段改进两个方面给予说明。

方 面
说 明
生产力发展

交通通讯手段

(3)《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是时下热销书。书中记述,2004年圣诞节,美国人萨拉一家收到39件圣诞礼品,其中25件是中国商品。萨拉突发奇想,决定全家不买中国商品。在经历了无数有趣而无奈的尴尬后,2006年元旦,萨拉全家不得不与中国商品重修旧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请回答:
(1)洋务派在新旧交替的历史背景下开始近代工业建设。洋务派工业建设的成就有哪些?作用是什么?将答案分别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成就
作用

(2)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这段话反映了近代工业发展的什么问题?
(3)近代工业举步维艰,制约其发展的主要有资金、技术、市场、政治环境诸方面因素。将制约近代工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分别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方面
具体表现
资金
技术
市场
政治环境

(4)近代许多工业品都带有"洋"字,如洋车、洋枪、洋炮、洋油、洋布、洋灯、洋伞等,今天这些词语大都消失了。洋名消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改革使俄罗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材料中"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障碍"的制度是什么?
(2)主持改革的沙皇是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俄国"19世纪最后十年的转型"表现在哪里?

阅读下列材料: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1936年12月《桂林日报》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
(2)李济深对国民政府下讨伐令持什么态度?归纳他所持态度的理由。
(3)"陕变"的解决对时局产生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臣"是谁?(2分)这是他给哪位皇帝提出的建议?(1分)
(2)用准确的词句概括这个建议,(1分)并简述其实施产生的影响。(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