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润滑油(共10分)
△如果你想每天得到快乐,那么抱怨的次数不能超过三次;相反,你的赞美要超过三次,这样,你就会快乐。
△沉默并不永远是美德,它有时会在你周围筑起一圈篱笆,让别人无法走近你,有时会造成他人对你的误解。
△不要给自己下这样那样的结论,比如:我是个内向害羞的人,或者,我是个不讲究衣着的人,这会限制你生活的许多乐趣与交往。相反,做些与你结论相反的事情,这会使你的生活获得许多意外惊喜。
(1)你希望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中?(至少写2种)(言之有理就可给分)
(2)怎样才能创建优秀的新集体?
(3)你能为你的班集体做些什么?
“改革”和“民生”依然是2014年的关键词,也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李克强总理提到:为了释放改革红利,尤其让广大人民受惠,我们义无反顾。提到民生问题方面着重做好三件事(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打造民生保障安全网。
注:保基本就是要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基本住房等多方面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兜底线就是对基本保障兜不住的特殊困难群众,进行社会救助;促公平就是让就业、求职机会公平,让创业有公平竞争的环境,特别注重起点公平、教育公平。
(1)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把民生作为关注重点?
(2)列举生活中一实例并说说改革的重要意义。
(3)民生方面要做好“三件事”,国家应在多方面采取相应对策。完成表格。
项目 |
社会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对策 |
社会保障建设 |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某校九年级5班围绕“中国式过马路”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同学们也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小颖说:“中国式过马路”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我们要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秩序。
小锋说:“过马路是行人的权利,我想怎么过就怎么过!”
(1)请运用九年级《做守法公民》的有关知识,分别从国家和公民两个角度分别说说怎样创设一个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
(2)请从九年级“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角度,分析上述小锋的观点。
阅读下述案例,运用《思想品德》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据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某职业学校16岁学生林某,自从结识社会上几个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变得无心学习,迷恋网络游戏,经常逃学旷课,夜不归宿,经学校多次教育,林某仍不思悔改,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从学校毕业后,因盗窃财物,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后来因伙同持刀绑架一名小学生致其重伤,并向其家人索要人民币数万元,林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
(1)林某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简要说明林某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请你给同龄人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新闻媒体不断曝光社会上一些厂家为降低产品成本,牟取暴利,在一些学习社会用品中使用有毒有害材料,给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的不法现象,引起社会的关注。
(1)以所学的法律知识,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厂家的行为。
(2)假如你买到上述厂家生产的产品,应该怎么办?
什么是依法治国?其基本要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