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某兴趣小组的学生根据活泼金属Mg与CO2发生反应,推测活泼金属钠也能与CO2发生反应,因此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
已知:常温下,CO能使一些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还原。例如:PdCl2+CO+H2O=Pd↓+CO2+2HCl,反应生成黑色的金属钯,此反应也可用来检测微量CO的存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制气装置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上图A处制取CO2气体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写“I”、“II”或“III”),其离子方程式是 。装置B和C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 。
(2)观察实验装置图可知Na与CO2反应的条件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并装入药品后,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
(3)假设CO2气体为足量,在实验过程中分别产生以下①、②两种不同情况,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①若装置F中溶液无明显变化,装置D中生成两种固体物质,取少量固体生成物与盐酸反应后,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若装置F中有黑色沉淀生成,装置D中只生成一种固体物质,取少量该固体与盐酸反应后,也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请判断②中D装置生成固体的成分是钠的 (填“正盐”或“酸式盐”)。请用文字简要说明理由 。
2006年4月19日,温家宝总理批示:严查安徽“杀人奶粉”。经检测“杀人奶粉”中蛋白质、钙、磷、锌等的含量严重不足,营养价值比米汤还差。氯化钠无毒,是重要的调味品,但亚硝酸钠有毒,可致癌。由于氯化钠和亚硝酸钠都是白色的固体,肉眼无法区分,因此误把亚硝酸钠当作氯化钠食用造成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现在某商店有两包白色固体,一包是氯化钠,一包是亚硝酸钠,但是商品标签已模糊不清,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它们中哪一包是氯化钠吗?由于售货员整理柜台时不小心把两包固体混合到一起了,你能查阅氯化钠和亚硝酸钠有关数据设计实验将它们分离开吗?
右图是实验室里对CuSO4·5H2O加热使其脱去结晶水实验的装置示意图。按此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会出现操作错误,请指出其错误的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酒精的沸点常压下为78.6 ℃。工业酒精中含水量较多,制无水乙醇时需要除水。
(1)为除去工业酒精中的水分所加试剂为______________,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
(2)为完成上述操作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两套装置:
①用“→”标出上图装置a中冷却水进出的方向,用“———”画出装置b中所加液体液面的合适位置。
②你认为应该选用的合适装置是a还是b?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若选用装置a应注意装置的气密性。那么,检验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选用装置b,有人总结出了进行此操作时注意的三点原则,即“一贴”“二低”“三靠”。那么,它们的具体含义是:
“一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上述除水过程中水是否除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粗盐中含有CaCl2、MgCl2及一些可溶性硫酸盐,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将除杂试剂、所除杂质以及除杂时的化学方程式按照除杂顺序填入下表:
试剂加入顺序 |
加入的试剂 |
所除杂质 |
化学方程式 |
① |
|||
② |
|||
③ |
|||
④ |
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不正确使用化学仪器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把容器放在桌上使劲塞进塞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盛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试管外壁有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加热后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