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1936—1947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中各国所占比重变化表(各期各国总计为100)
年份 |
香港 |
日本及台湾 |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苏联 |
其他 |
1936 |
1.9 |
16.6 |
19.6 |
11.7 |
15.9 |
1.9 |
0.1 |
32.3 |
1947 |
1.8 |
1.7 |
50.1 |
6.9 |
0 |
1.2 |
0.3 |
38.0 |
(说明:1936年的台湾出入口贸易包括在日本之内,1947年的日本对华贸易不包括台湾)这反映了
A.二战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B.战后新经济体系促进世界贸易发展
C.抗战胜利使中国取得关税自主权
D.两极格局下经济竞争的强化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求善而不在求真 | B.缺乏理性精神 |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 D.落后于西方国家 |
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亿~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铁制农具的发展 | B.水利灌溉的进步 |
C.人口的快速增长 | D.统治者的政策推动 |
《说苑·立节篇》中记载,(战国后期)楚国白公胜作乱,申鸣为楚王率军而战,当白公胜虏其父作要挟时,申鸣说:“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材料实质上说明了
A.君王地位提升 | B.宗法制度陷于崩溃 |
C.纲常伦理观念遭到摒弃 | D.诸侯严格履行分封义务 |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主要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
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
C.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
D.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及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
C.说明了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
D.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可取之处 |